周宇修專欄

周宇修/「皮球」互踢有人管 國賠法修法更惠民

9月2日,行政院院會通過了國家賠償法的修正草案,將1980年即制定的國家賠償法,在2019年小幅修正後,自本來的17個條文擴張至4章、43個條文。整體而言變化雖然大,但多半是將實務運作的結果入法,並透過修法解決有爭議的部分。詳全文>>

周宇修/公共電視該被廢了嗎?

瑞士日前針對每戶每年是否須繳逾台幣一萬元的「公共媒體税」進行公投,結果超過7成選票投給了支持續收。然網路發達的今天,為什麼瑞士人還願意繳錢支持公共媒體?那台灣的公共電視是否該被廢除?詳全文>>

周宇修/外洩個資 被奴役之始

科技進步,個資的價值已非同日可語,尤其凡事都講大數據的今天,誰擁有最多個資,誰就更能征服市場。但個資屬個人財產,若沒來由的強制人民需義務性提供可辨識資料,就是開啟人民被奴役之路。詳全文>>

周宇修/台灣法律的Import和Export

由於國際地位特殊,台灣在法律領域上看得見英、美、德、日的影子,但對其他領域卻相當陌生。不過近來發展出「自己玩法」來解決問題的台灣,常被外國人盛讚有趣、有創意或相當實用,也讓從純粹「輸入」他人經驗的台灣法律,有了「輸出」的能力。詳全文>>

周宇修/求職看長相 是歧視還是有必要?

所謂的盲聘政策,是指雇主徵才時,不對應徵者做資格限制,除了不附上照片外,雇主也不對求職者詢問家世背景,甚至也不詢問學經歷。求職者只要(或者說只能)提出與工作相關的作品,讓雇主決定是否錄取。詳全文>>

周宇修/暑假出遊 意外也能不意外

暑假是旅遊旺季,但無論多麼努力的玩,出遊時的自身權益也要注意。遊樂場所、交通運輸、跟團旅遊常遇大大小小的意外,只要事先預防多做功課,意外也能不意外。詳全文>>

周宇修/一把倫敦火 燒出居住尊嚴

「居住正義」的美好境界為「住者適其屋」,也就是不管收入高低,政府該讓民眾都要有適當居住的房子。然倫敦格林菲爾塔的一把大火,卻燒出「居住尊嚴」問題,也就是不能只讓人有地方住,而該提供一個有尊嚴的安全居住空間。詳全文>>

周宇修/實名制就能防「狼」嗎?

實不實名很重要嗎?其實法規對於補習班「這檔事」早有規範,可這樣就能「問責」,就能避免性侵憾事?恐怕確切落實性平教育與機制,且鼓勵受害者站出來並做其堅強後盾,遠比取不取「藝名」來得重要⋯⋯詳全文>>

周宇修/有罪就丟進監獄,是這樣嗎?

有效的預防犯罪、降低犯罪人口數,能解決目前監所人滿為患的困境。但實際上或許應該先想想:哪些社會安全有動用司法維護的必要與實益,且是其他行政機關所做不到的?若動輒把人丟入監獄,恐怕也只是暫時逃避問題而已。詳全文>>

周宇修/關鍵少數如何挑戰玻璃天花板高度

台灣的法制不僅在亞太地區或全世界都相對進步,且對於女性權利積極保護。回顧台灣女權發展走來艱辛,但要打破職場上所謂的「玻璃天花板」,非關乎「關鍵少數」,而是全體民眾仍須努力的課題。詳全文>>

周宇修/無障礙空間,是自由還是阻礙?

即便台灣對於無障礙空間有所規範,但要真正解決身障者的困難,不能只要求增設無障礙設施,因為「通用設計」能讓身障者與一般人同享自由與便利,也才能讓身障朋友與社會零距離。詳全文>>

周宇修/成為正港「台灣人」,難嗎?

近日的演藝圈,因為幾個身分造假的新聞而鬧得滿城風雨,有人是台灣人但想裝成外國人,有些人是外國人但希望能被當成台灣人,令人五味雜陳。國籍,除了是法律上的身分定位外,也是一種會員資格與認同。詳全文>>

周宇修/怎麼教育?孩子也有權利決定

小孩怎麼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良心建議」,但誰聽過孩子們自己的想法?又是否有人尊重他們的決定?《兒童權利公約》除了保障孩童的權利,也規定須尊重他們的主體性。教育,不只父母努力打造幸福無慮的家庭環境,國家社會也需一同參與才行。詳全文>>

周宇修/安樂死:「下流老人」的悲歌

知名體育主播傅達仁日前上書要求安樂死合法化,多數人所理解的安樂死,為透過醫學方式加速死亡擺脫重病折磨,然醫療發達成了安樂死背後看不見的推手,讓結束痛苦的命運交響曲,轉而成為「下流老人」們的悲歌。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