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拉丁語:Mamma)位處於哺乳動物的胸部或腹部,左右成對出現。雌性的乳房包含乳腺等腺體,可分泌乳汁哺育幼兒。男性乳房一般不發育,但存有乳腺組織。
在胚胎期雄性和雌性有相同的乳房組織結構,但青春期時,雌性體內的激素,尤其是雌激素會刺激乳房發育,使脂肪在胸部堆積。而男性體內的雄性激素會阻止乳房發育,因此成年女性的乳房要比男性大很多,發育的乳房是女性的第二性徵。雌激素、黃體激素和催乳素會調節乳房形態,因此乳房會隨著月經周期變化。在孕期,激素會促使乳房膨大,準備分泌乳汁。乳房包括15至20個乳葉。乳葉中的皮下脂肪組織使乳房有其質量及形狀。乳葉由許多乳腺小葉(lobules)組成,依激素訊號而分泌乳汁。(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27歲的林小姐日前因左側乳房疼痛就醫,沒想到沒痛感的右側乳房被檢查出有2顆約1公分左右的小腫瘤,經切片檢查確定是惡性腫瘤且癌細胞已轉移至腋下淋巴結,診斷為乳癌第二期。醫師提醒,乳癌風險因素包括家族遺傳、雌激素暴露、生活習慣及環境等,而有一部分的乳癌與基因突變有關,罹癌機率大幅提高。詳全文>>
有網友在Dcard分享4種傷害乳房的行為,分別是大力揉捏、過緊內衣、熬夜以及愛生悶氣,貼文一po出來立刻造成網友討論,有人質疑醫學根據為何?現在專業醫師給答案了。詳全文>>
生活中發現乳房有硬塊難免讓人緊張,不過其實有硬塊未必就是有乳癌,國泰綜合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陳宣安表示也有其他可能,重要的是盡早檢查。可以做哪些檢查?醫師一一說明。詳全文>>
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位,因觸診加上超音波即可進行初始判別,因此大部分女性意願較高,能及早發現與治療。醫師陳榮堅曾收治一名30多歲的媽媽,就醫時乳房10多公分大的腫瘤「已經吃出來」,甚至轉移多個器官。她透露會拖到後期才求診,是因「擔心影響孩子心情」,因此整整拖了2年,最終因癌細胞擴散太嚴重,仍不幸病逝。詳全文>>
電視劇《不夠善良的我們》在前幾天上演完結篇。戲劇中提到乳癌,在這幾天也引起相對多的討論。乳房專科醫師陳柏長指出,有些非乳房專科的網紅醫師,提出他們看過“少數”乳癌病患的經驗,來賺取流量,他認為,這些對於相對片面的經驗,很有可能讓女性朋友更不敢去面對乳房檢查、甚至是治療乳癌。詳全文>>
乳癌是女性殺手!有一名60多歲女性吃海鮮食,不小心被蟹殼割傷,就醫處理傷口時,護理師建議可以順便做乳癌篩檢,沒想到竟發現異常,該婦女透過放大攝影與乳房超音波檢查,發現右側乳房出現群聚多形性的微小鈣化點,將乳房組織切片化驗,確診為乳房原位癌。詳全文>>
一名50歲婦人在2年前摸到乳房硬塊但未就醫,最近她發現腫塊變大,乳房形狀甚至變形突起,嚇得趕緊前往醫院求診,經過超音波、切片等詳細檢查,確定診斷為乳癌第二期。經過討論後,先接受化療,再進行「乳房整形式保留手術」。最後不僅順利切除病灶,病理報告顯示無殘存癌細胞且無擴散,婦人乳房外觀也完好如初。詳全文>>
男友恩愛完後堅持帶女友就醫,沒想到竟真的檢查出問題!一名女子去年與男友交往,2人度過了初夜,男友突然堅持要帶她去看醫生,沒想到檢查以後,竟然真的檢查出乳癌,讓她瞬間崩潰,所幸經過了一整年的調適,才終於走了出來,也終於能夠幽默面對病情。詳全文>>
60多歲的許女士年輕時想擁有傲挺的身材,曾接受注射填充物的隆乳手術,隨著年齡增長,不僅乳房下垂,自我檢查時還摸到硬塊,所幸乳房沒有癌化。醫師提醒,隆乳不是一勞永逸,經過「生育、哺乳、體重改變、年歲積累」,還是一樣會面臨乳房下垂問題。詳全文>>
人體許多部位都可能不對稱,不只臉頰、眼睛,還可能出現「大小奶」。張禮財醫師指出,一般女性胸部大小不會完全對稱,差距約在0.5個罩杯內都屬正常範圍。不過他也說明,受到體重波動、姿勢不良、生產哺乳、荷爾蒙分布不均,或穿著不適合的內衣,恐致大小奶。而最需擔心的是,乳房腫瘤或乳腺疾病也會造成單側乳房不正常腫大。詳全文>>
乳癌18年來蟬聯台灣女性好發癌症第1名,且發生人數持續成長,光去年就醫人數就超過16萬人。關於乳癌的迷思,相信不少人都聽過「乳房較大的人,較容易得乳癌」的說法,或是有規律自我檢查沒發現硬塊,即代表胸部很健康?對此,外科名醫江坤俊一一破解,但也直言「乳房摸起來較硬」的女性,罹患乳癌機率真的比較高。詳全文>>
根據臨床研究,乳癌最大的治癒關鍵在「發現時的期別」,能夠越早發現,治療康復的效果就越好。美國多數女性在例行婦科檢查時,就會同時做乳房X光檢查,乳房篩檢十分普及且方便。台灣乳癌已國病化、年輕化,甚至罹癌平均年齡比歐美提早10歲,實在必須提高乳房檢查的便利性。詳全文>>
外國數據機構「worlddata.info」調查全球80國女性胸部平均尺寸,挪威以D罩杯奪冠,越南則以AA罩杯墊底。另一項理想胸部的調查指出,不論對於男性或女性而言,尺寸適中、上緣較飽滿的乳房都最具吸引力。詳全文>>
乳癌是女性癌症好發首位,每年約有超過萬人罹病,逾2千人死亡。醫師提醒,近年來乳癌有年輕化趨勢,建議在乳頭或乳房周圍發現3項異常,就應立即就醫。而在家乳房自家檢查,則應在月經來後第7~10天執行最恰當。 詳全文>>
女生的青春期約在8~13歲間,以乳房發育為第二性徵的開始。一名17歲妹妹眼見自己「左邊乳房好平」,以為是沒發育相當焦急,由媽媽陪同就醫找答案,經過醫師觸診及掃超音波,發現她並不是沒有發育,而是凸起的右胸「整個都是腫瘤」,且有20公分之大,相當驚人。詳全文>>
乳腺炎雖不是什麼致命的疾病,但痛起來要人命。許多媽媽在哺乳期間,會遇到塞奶、脹痛,乳汁出不來進而引起發炎之情形,常讓她們困擾不已!哺乳期的乳腺炎最為常見,多數與乳腺不通乳汁淤積(塞奶)或者乳頭有傷口造成皮膚細菌的逆行性感染有關。 詳全文>>
乳房攝影篩檢可以降低乳癌死亡率,但是傳統數位乳房攝影因為受限於必須壓開重疊的乳腺組織乳癌病灶,故擠壓疼痛感高,且對緻密型乳房的乳癌病灶偵測有其限制,「3D乳房斷層攝影」以多角度拍攝乳房組織,1mm重組產出30-60張細切影像,可將重疊的乳腺組織看得更清楚,大幅減少傳統乳房攝影的檢查詳全文>>
25歲的李小姐在左乳上摸到不明腫塊及有疼痛感,擔心的她立刻到醫院就醫,經乳房醫學醫師安排超音波檢查及粗針切片取樣後,發現是「良性乳房腫瘤」。擔憂2公分大的腫瘤會漸漸變大影響到乳房,與醫師討論後,決定以真空輔助切片系統來做良性乳房腫瘤微創切除手術,傷口小、復原快,外觀不受影響,讓李小姐非常滿意。詳全文>>
乳癌是台灣婦女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也是婦女十大死因之一;而90%的0期乳癌(原位癌)都是以鈣化來表現。花蓮慈濟醫院乳房醫學中心與影像醫學部率先引進花蓮唯一「乳房攝影立體定位真空輔助切片術」,讓女性朋友免開刀,就能知道乳房的鈣化點為良性還惡性。詳全文>>
歌手朱俐靜7月因乳癌病逝、藝人朱芯儀也正和乳癌病魔努力對抗中。「乳癌」為國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的癌症,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有超過1萬名以上的女性罹患乳癌。外科名醫江坤俊也分析「乳癌最好發部位」,約有50%都在該處,其餘還有腋下淋巴及副乳的位置,只要掌握自摸3重點,就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詳全文>>
根據國健署統計,乳癌為台灣女性發生率第一位的癌症,發生高峰約在45~69歲間,每年有逾萬位婦女罹乳癌,釀近2000人癌逝,相當於每天31人被診斷出罹患乳癌,6人失去寶貴性命。外科醫師林惠鈺提醒民眾,可透過在家自我檢測揪癌,當乳房出現「這3大跡象」要小心,平時應盡量穿著淺色內衣才能觀察分泌物狀態。詳全文>>
胸部出現異狀不可忽視,否則恐成遺憾!北部一名30歲女子因胸部腫痛難耐掛急診,醫師掀衣第一眼疑似是蜂窩性組織炎,不過觸診時卻發現腋下有腫起淋巴結,進一步檢查確診罹患有「乳癌王中之王」之稱、乳癌中佔比僅2%但死亡率極高的「發炎性乳癌」,最後收住院治療仍敵不過病魔,在短短2年內就過世了。詳全文>>
響應10月國際乳癌防治月,門諾醫院於門診大廳舉辦乳癌防治宣導活動,除了有衛教影片的播放,現場還進行乳房模型觸摸體驗,透過個管師的指導,教導女性朋友如何自我檢查及善用篩檢方式,以確保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詳全文>>
知名網紅、同時也擔任性教育老師的同志媽媽吳少喬,近日在粉專宣布自己罹患乳癌的消息,並附上一張左側乳房「一大片瘀青照」震驚不少網友。她分享自己發現罹癌的過程,是在8月的性教育課程中,為了模擬親餵擠奶的動作,摸到左胸上部有顆小小硬塊,就醫確診為第一期。詳全文>>
為照護離島地區婦女健康,台東縣衛生局再次將全新打造完成的乳房X光攝影巡迴車開進離島,將自8月24日至30日止,深入蘭嶼鄉各村落協助婦女們就近完成篩檢,同時也邀請女性醫師及護理師配合做子宮頸抹片篩檢,整合式為民眾提供優質篩檢服務,提供離島女性朋友早期篩檢及早發現乳房異常徵象。詳全文>>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乳癌為台灣婦女發生率第一名之癌症,每年有逾萬名女性罹患乳癌,超過2000人死亡,平均每天約31人被確診罹患乳癌,6人因乳癌病逝。婦產科醫師蘇俊源引述世界乳癌機構分享的「乳癌出現的12種徵兆」,若第一時間注意到,請盡速就醫檢查。詳全文>>
現代人受飲食西化的影響,不只身材橫著長,也帶來健康衝擊。一名國三弟弟被媽媽帶到診間,主訴「他乳房越來越大」,安排抽血發現女性荷爾蒙含量相當高。醫師探究原因發現他每天放學後「都會買炸雞吃」,不只變胖,胸前兩坨肉也暴長,引來同學譏笑。有醫師也提醒,「男性女乳症」若發生在40多歲成年男性身上,要小心是肝癌前兆。詳全文>>
有些女生在生理期前,身體就會出現一些變化,就有一名女網友發文表示,日前她因月經快來而胸部脹、內褲也有比較多的分泌物,結果竟被男友嫌棄,讓她超生氣。貼文曝光後,也讓大票網友超傻眼,「沒常識的趕快分一分」、「沒知識就算了,還這麼不尊重,真的可以放生了」。詳全文>>
歌手朱俐靜3日因乳癌病逝,享年40歲的噩耗震驚各界。過去經常衛教各種健康資訊的家醫科醫師陳欣湄,過去也曾因為乳房有長新腫塊而經歷了好一陣子的煎熬期。她分享,乳癌在女性的發生率確實有變高,建議大家要每天為自己做一些小功課,藉此傳授了自我檢測的4步驟,初步就能自我判斷是否有狀況。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