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液化(英語:Soil liquefaction)是地震工程的一個術語,指土壤因地震的壓密作用,造成原本在深層土壤的水份被擠壓到表層,土壤顆粒間的有效應力下降為零,土壤失去剪應力強度,呈現如液態的狀況。當地表承受不住地下水的壓力時就會破裂。
土壤液化主要出現在分布深度較淺,充滿水的砂質土壤或粘土,且其底部排水較差。通常在外力反覆震盪下(如地震),鬆散的土壤因受到壓縮,內部空隙減小,而擠壓孔隙水,導致空隙內水壓升高,砂粒間的結合力減少或消失。當水壓升高至超過土壤內承受的外部壓力時,加上水分不能從地底排出,就會產生土壤液化。液化時砂與水混和成如泥漿般的液體,使土壤失去支撐力,造成房屋傾斜、地層下陷、地下管線破裂或上浮。
最容易發生的液化的土壤是年代比較輕(如近一萬年的冰河時期)的細沙,或顆粒大小相當且排列整齊的泥土中,地層只有數尺厚,富含水分。這樣的地形通常可見於河岸、海岸、舊河道、海埔新生地或因風力而堆積而成的沙丘中。土壤液化的例子有流沙、流粘土、濁流和地震液化等。(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維冠教訓開始生效,台北市長柯文哲先是表示預計半年內就會公布台北市土壤液化區資料,9日上午到行天宮參拜時更明確指出一個月內會公布「台北市都更戰略方案」。詳全文>>
台北市長柯文哲大年初一(8日)和初二(9日)總共要拜訪22間宮廟,行程也是嗡嗡嗡,但由於台南震災,柯文哲取消發送福袋,只有上香祭祀,幫忙祈福;對於過年期間台北市重要的拆除忠孝橋工程,柯文哲也信心滿滿地說進度超前了。詳全文>>
高雄美濃發生規模6.4大地震,卻是台南傳出災情,數棟大樓倒塌傾斜造成嚴重傷亡,地震地質專家研判有3種可能,一種是土壤液化,或者是場址效應,泥岩地質鬆軟,出現「長週期地震」才會搖得比較久比較大;也有人認為,可能是盲斷層破裂方向從高雄往西北朝台南的密集住宅區,才會在台南傳出較嚴重的災情。詳全文>>
南投縣6月曾發生芮氏規模6.3地震,內政部長李鴻源指出,若發生在台北市,房屋恐會倒4千棟。李鴻源9日解釋,地震可能造成土讓液化,根據地震中心模擬最嚴重狀況,整個大台北將會倒4千棟房屋,且危樓不一定是30、40年房子。詳全文>>
彰化縣員林鎮山腳路二段498巷的三合院門口護龍,最近出現湧泉,清澈的水從地下不斷冒出,時間長達20幾天,居民善加利用,有人把衣服拿來這裡洗,還有人吃過飯後直接端著碗盤和洗碗精,把這湧泉當成免費的水龍頭,多少省點水費。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