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症或稱焦急症(英文:anxiety disorder)是明顯感覺焦慮和恐懼感的一種精神疾病。焦慮是對未來事件的擔心,恐懼則是對當前事件的反應,這些感覺可能會導致身體症狀,如心跳過速和顫抖。以下為常見的焦慮症:廣泛性焦慮症、特異性恐懼症、社交焦慮症、分離焦慮症、廣場恐懼症、恐慌症和選擇性緘默症。焦慮症會由造成症狀的原因來區分,人們往往有不止一種的焦慮症。
遺傳與環境都可能是造成導致焦慮的原因,孩童時期遭受虐待、家族有精神病史以及貧窮都有可能是焦慮症的危險因子。焦慮症常常和其他精神疾病一同發生,像是:重性抑鬱障礙、人格異常或是成癮症,要診斷焦慮症至少需要六個月的臨床觀察,在特定狀況導致異於常人的過度焦慮,並影響正常生活。另外,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心臟病、使用咖啡因、嗜酒、濫用大麻或是處於勒戒某些藥物的狀態,都有可能出現類似焦慮症的症狀。(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你總是覺得自己擁有的不夠多嗎?總是一直買衣服、一直蒐集周邊商品,又或是一直購物?《在焦慮星球上微笑》的作者Matt Haig提到,我們的焦慮感,有一部分來自於追求永遠追逐不完的目標,而這讓我們感覺到焦慮、時間不夠用詳全文>>
現年63歲的主持人鄭弘儀長年主持政論、談話性節目,深受觀眾歡迎,不過他曾透露自己罹患過焦慮症,日前他也在節目上談及就醫過程,幸好最後在求助身心科後痊癒。詳全文>>
BBC報導,流行歌手李玟(CoCo Lee)去世震驚華語世界,並在中國引發關於心理健康的討論。內文指出,該國面臨一種令人擔憂的情況,那就是罹患心理健康問題的人數迅速增加,但醫療網絡還沒有完全準備好。詳全文>>
南部一名60多歲阿姨,面色沉重走進診間並自述「喉嚨卡卡的」,擔心自己得癌症,但該看的科別都看過、檢查都做過了,皆正常無異狀。醫師洪暐傑問診後,綜合其他肩頸痠痛、晚上睡覺都要躺很久才能入睡,以及頭暈等症狀,推測應該是「1精神疾病」。並分享6個症狀符合3個以上,應就診請醫師評估治療。詳全文>>
近三年來,詐騙集團逐漸把觸角延伸到已婚有小孩的職業婦女,開發中年女性從婚姻中覺醒議題客戶,針對結婚十年左右或四十歲上下有小孩的上班族女性下手,主要從相關討論社群中找尋可能的受害對象。詳全文>>
英國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有個特別的「毛同學」,汪星人Emma總是陪伴在主人Lauren Moore身邊,牠是一隻服務犬,一旦蘿倫出現焦慮、恐慌的徵兆,牠就會馬上給個溫暖抱抱陪伴主人冷靜下來。 詳全文>>
防疫降級微解封,讓不少民眾開始敢外出甚至在餐廳內用,但卻有些人因為在家待太久的關係,導致焦慮症和恐慌症越來越嚴重。為此,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潘建志指出,「要保持社交距離,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支持就變弱了。」詳全文>>
國內疫情持續延燒,一名女網友哀怨表示,自從5月大爆發後,深受罹病焦慮症所苦,一點不舒服也會無限放大,甚至晚上難以入睡。沒想到,一席話引爆共鳴,許多網友坦言,也有相同的情況,「工作完全提不起勁,沒幾分鐘就會想,自己到底有沒有可能確診。」詳全文>>
台東1名男子日前搭火車疑似下錯站,在大武火車站焦慮症發作,竟爬上站內二樓圍牆,引發車站內乘客一陣恐慌,所幸派出所警員獲報趕到現場安撫後再趁其不備一把拉下,協同消防人員將男子送往台東醫院治療。詳全文>>
很多無法預測的天災或人禍,時有所聞,不分中外,甚至不是從新聞上看到而已,而是可能發生在你我或家人朋友身上,不管是生還者或受害者親友,甚至參與救災的人員,都可能因此受到程度不等的心理衝擊,嚴重者甚至會出現生理或心理的異常,引發所謂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以下簡稱PTSD)。因此,大家都需要進一步認識這個疾病,不但可自我檢測,也可觀察家人或朋友是否出現類似症狀,既自助也能助人。詳全文>>
杭州26歲的李倩(化名)長相清秀、身材苗條,是個人見人愛的姑娘,不過她至今還沒談過戀愛,眼看著身邊同年齡的人一個個結婚,家人都很為著急,原來是因為「愛放屁」的問題困擾了她十幾年,讓她始終不敢敞開心房談戀愛。詳全文>>
自今年1/21台灣第一例新冠病毒(COVID-19)確診案起,至今已超過一個月,這波新冠病毒流行病不僅對台灣與全世界造成公衛醫療與經濟上的衝擊,對於人民的心理健康也會產生重大的影響。一名28歲的陳小姐,自從知道辦公桌前面的同事剛從大陸出差回來後,過度擔心自己會染病,而罹患「焦慮症」。詳全文>>
來自英國馬格斯菲特(Macclesfield)的安琪拉(Angela Miah)看見女兒莎賓娜(Shabina Miah)在臉書上分享馬戲團影片,想要按讚,iPad卻出了問題,反而傳送出一連串「憤怒」表情符號。她試圖解釋,2人卻大吵一架,隔天再到女兒家中查看時,莎賓娜已因鬱血性心臟衰竭(Congestive Cardiac Failure)死亡。詳全文>>
民眾購買保險就是為了轉嫁風險,以免發生事故後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然而,並不是人人都有資格買保險。加拿大埃爾邁拉(Elmira)一名男子向媒體表示,永明人壽保險公司(Sun Life Financial)因他患有廣泛焦慮症而拒絕他的保險請求,對此,他擔心這樣的做法可能會造成其他人因罹患精神疾病而不敢尋求幫助,因此他分享自己的經歷,讓其他患者不會遇到像他一樣的遭遇。詳全文>>
美國一隻小白狗布魯托曾遭到棄養,雖然被第二任飼主莉莉收編,但牠因此罹患焦慮症,常常躲在家裡的角落發抖,只有穿上衣服時,才能停止顫抖。家人為了讓布魯托能安心過每一天,購買無數件狗衣服,爺爺還親手打造高規格的狗衣櫃,照片貼出來立馬驚呆萬名網友。 詳全文>>
澳洲雪梨的7歲男孩傑克(Jack Wilkinson)有天以整潔的字跡寫下絕望的訊息,「上帝,請帶我走吧」,留在導師的桌上。因為他幾周前在操場上被同學圍毆了10分鐘,且此前就一直是霸凌的目標,再也無法承受同儕無情的欺淩和殘酷的嘲諷。詳全文>>
農曆春節就快到了,過年時有許多習俗像是辦年貨、準備年夜飯以及大掃除的任務都落在媽媽的身上,許多本來就患有焦慮或憂鬱症的媽媽,到了這段時間更因壓力太大情緒崩潰,聯新國際醫療壢新醫院精神科醫師林博就發現近期求診的患者大多是焦慮媽媽,因此錄製一段影片,希望大家一起抗拒「年獸」的壓迫。詳全文>>
極度追求完美、處於長期壓力的人,很容易就會因為「過份焦慮」而出現這些一連串的不舒服。焦慮症常被自己誤會為甲狀腺機亢進、心臟、腸胃有問題,同樣有雙手發抖、冒汗、容易緊張、失眠、體重減輕,也會出現胸痛、心跳急促、呼吸困難等心臟病症狀,還會有胃痛、胃脹想吐、拉肚子等腸胃症狀。詳全文>>
青少年藥物濫用與情緒有關!根據據2018年4月發表於《臨床精神病學期刊》的研究指出,憂鬱症、焦慮症、飲食疾患病史和喝酒、古柯鹼、安非他命,是青少年和年輕成人藥物使用過量的風險因子。詳全文>>
現代人壓力的來源大不同,其中工作和家庭佔了非常大的因素,世界上有近4分之1的人曾罹患過心理疾病,確診的案例也逐漸在增加。心理疾病如果沒有透過專業診斷,很容易被忽視,全球只有44%的成年人和不到20%的青少年跟幼童受到妥善的治療。詳全文>>
湖南省長沙市27歲姜先生1年前出現頻繁洗手的習慣,1天就多達20多次,甚至影響到正常的人際關係,最後還辭掉工作。原來他從小受父母的打罵教育,在巨大精神壓力下成長,送醫後診斷為強迫症,目前已在治療中。詳全文>>
總是覺得壓力很大、心情超不好嗎?現代人可能會因為工作或是面臨感情問題而患上憂鬱症,但你知道嗎?其實除了吃藥控制以外,在飲食中攝取某些物質也能改善憂鬱症的情況喔!《Pro好醫大聯盟》的精神科醫師林俞仲就和大家分享5個可以抗憂鬱的食物,香蕉和奇異果都上榜,其中鈣片還能讓你一夜好眠沒煩惱!詳全文>>
啥!少女最愛的Elsa居然有憂鬱症的問題?國外網站《indiatimes》就列出4個患有精神疾病的卡通人物,少女最愛的Elsa和小美人魚竟然都是榜上名單,Elsa總是封閉自己,不讓任何人接近,而小美人魚喜歡囤積東西,家裡放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物品,快來看看喜歡的卡通人物有沒有上榜!詳全文>>
萊恩雷諾斯給人喜感的印象,總是帶給大家歡笑,也正因如此,死侍這樣無厘頭的英雄角色再適合他不過,不過其實在他的笑臉背後,卻有嚴重的焦慮症問題。詳全文>>
美國一項研究指出,30歲至50歲以上的中壯年人如果頻繁使用社交媒體,較容易出現焦慮或是憂鬱的傾向,因他們較不傾向宣洩心中的不滿,反觀年齡介在18至29歲的年輕人,因為生活環境時常伴隨Instagram、twitter以及Facebook等社交媒體的使用,樂於與生活圈的親朋好友分享近況以及心情,較不易產生心理負面傾向。詳全文>>
大陸官媒《人民日報》於9日刊登一篇名為《美國為何熱衷晾曬「貿易焦慮」》的評論,內容直指川普政府以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思維推出一系列經貿政策,給全球經濟帶來明顯衝擊。在外界眼中,美國被「焦慮症」籠罩、且熱衷對外展示自身焦慮。詳全文>>
屏東崁頂鄉一名周姓女騎士26日日上午騎車行經中正路,卻遭到一輛轎車從後方高速追撞後倒地,駕駛卻逃逸無蹤,她被發現送醫後仍在隔天不治,警方調閱監視器畫面追查,發現肇事的是一名有吸毒前科的賴姓男子,但人卻失去聯絡。賴姓男子28日由家屬陪同投案供稱,「因為焦慮症發作,當時害怕不敢下車看,才會加速逃逸。」詳全文>>
耳鳴症狀擾人,甚至影響到心理健康!台北慈濟醫院研究團隊證實,耳鳴患者罹患焦慮症的機率為一般人的兩倍,而焦慮症患者也有較高的機會罹患耳鳴,顯示耳鳴與焦慮症之間有相互影響,恐怕影響疾病預後與治療。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