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檢測與諮詢

啟動人際關係的溫暖正能量 同理心成阻止憾事的密鑰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人際關係緊張、痼疾纏身…種種原因都可能造成長期憂鬱、厭世情緒而自殺,衛福部研究發現,同理心是阻止悲劇發生的密鑰,因此一反過去珍惜生命、多想一想的宣傳標語,轉而用同理心的角度出發,鼓勵大眾主動關心身邊親友,希望啟動人際關係的正向影響,挽回一條條寶貴的性命。詳全文>>

解憂神器「心情溫度計」App免費載!5大指標拉回正向人生

衛生福利部調查,台灣憂鬱人口超過200萬人,心情隨著季節高低起伏,久病不癒容易興起厭世的念頭!而大部分有自殺意念的人,大多渴望得到外界的關懷和傾聽,主動接觸身邊被情緒困擾的朋友,一起度過低潮,其實每個當下都是他人生命關鍵的時刻。詳全文>>

企圖自殺者13項「求救暗號」 衛生習慣變差也是其中之一

近年來名人自殺事件頻傳,聯合公園主唱查斯特(Chester Bennington)7月因憂鬱症走上自殺一途。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陳家駒表示,企圖自殺者會在生活上表現出訊號,主要表現形式有13種,若發現身邊親友出現類似徵兆,應盡快上前關心,並適時協助就醫,以免憾事發生。詳全文>>

留佩萱/挖開被掩埋的哀傷──讓我們開始談「心理健康」

哈利王子說,從12歲開始後的快20年,他非常努力的不去講、也不去想媽媽的死亡,拒絕去想關於媽媽的一切,因為他覺得:想了只會讓自己難過,又不會讓媽媽回來,那幹麻要想呢?詳全文>>

睡不著要繼續躺著?專家「答案超錯愕」...3大好眠關鍵看這

半夜翻身醒來,卻發現睡不回去了,該怎麼做才好?是要繼續躺在床上躺到睡著?還是乾脆起床找點事做?台灣心理健康發展協會理事長暨長庚醫院專任臨床心理師吳家碩表示,躺床超過20分鐘還是睡不著時,建議可以試著起身做點事情以幫助轉移注意力,等到身體感覺累了再上床睡覺,會比一直躺著睡不著來的有幫助喔!詳全文>>

台灣憂鬱症患者僅兩成求助 Line@上線助疾病瞭解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指出,國內憂鬱症患者求助比率僅20%,更令人憂心的是,有三分之一患者僅就診一次就中斷治療,可能導致疾病不斷復發。為了讓外界更了解憂鬱症知識,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今(18)日正式成立LINE@,也鼓勵患者自我覺察,及早就醫得到妥適治療。詳全文>>

每年1.2萬人想不開 求救電話在5~8月達「雙高峰」

自殺求救來電也分淡、旺季?根據台北市生命線統計,每年接獲的求救來電量,會在5、6月與7、8月達到「雙高峰」。總幹事朱開玉表示,雖然目前未研究出切確的因果關係,但氣候改變可能是影響情緒的重要因素。詳全文>>

老爸工作累炸!自學「運動呼吸法」 找出4種壓力來源

物價、油價不斷上漲,一家之主為了養家活口,壓力往往大得驚人,適逢父親節,為了體貼平日辛苦的父親,北醫附設醫院透過「運動紓解壓力」解決筋骨酸痛的問題。詳全文>>

憂鬱不求助?5成認為被汙名、7成不知縣市有心理衛生中心

根據董氏基金會今年針對18歲以上的民眾進行調查發現,有11.1%民眾有明顯憂鬱情緒,53.2%覺得在台灣心理或精神疾病被汙名化,23%人身邊有患有精神疾病的親友。但多數人面對「憂鬱等精神疾病」仍不敢勇於求助或根本不知道哪裡有資源。調查也發現,72.8%受訪者「不知道」縣市設有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詳全文>>

求助非示弱 桃園市衛生局協力防自殺

面對生活重大壓力或危機又無力面對時,有些人可能有「自殺解脫」的扭曲想法,殊不知,自殺非但不能解脫,反卻造成家人永遠的傷痛!桃園市衛生局7日辦理「同心協力防自殺─揮別無力、看見資源」宣傳活動,邀請因家人接連生病加上經濟困頓,一度萌生不想活念頭的曾女士,現身說法如何透過求助,看見勇敢與獨特的內在資源而堅強面對人生。詳全文>>

3成台北人紓壓無效 可上APP求助

根據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統計,截至今年11月有測量過線上版「心情溫度計」的1萬餘位民眾中,有超過3成民眾紓壓無明顯效果,也不會向人求助,其中更有2成4民眾有中至重度心理困擾。詳全文>>

身體生病了會看醫生 心理生病了你敢不敢求醫?

人的一生難免都會有生病的時候,身體不適會去看醫生,那心理生病的時候,會不會求醫呢?一般人對短暫、普遍、與個人特質無關的事物不會感到自卑,那是因為知道流鼻水或咳嗽總會好起來,而且人人都得過。不過,由於對精神疾病的了解較少、社會上普遍不多加談論,精神病似乎成為一種禁忌話題,也令求醫成為了許多人不敢做的事。詳全文>>

憂災後創傷壓力 衛福部提供「24h免費安心專線」

台南6日凌晨3:57分發生芮氏規模6.4地震,造成臺南永康等地區傳出人員傷亡待救及大樓倒塌等災情,對此,衛福部啟動災難心理衛生機制,通知南區精神醫療網核心醫院嘉南療養院即刻成立工作小組,另外也提供24h安心專線(0800-788-995)提供災後民眾費心理諮詢。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