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大選第一輪投票已於10日開始,三度參選的極右派候選人雷朋(Marine Le Pen)意外對現任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連任之路構成威脅,使馬克宏面臨苦戰。詳全文>>
法國總統大選10日登場,然而過去一個月內,馬克宏原本看似穩固的優勢地位遭到極右派雷朋急起直追。學者向中央社分析,儘管俄烏戰爭一度有利於馬克宏,但最終結果將非常難以預測。詳全文>>
俄羅斯軍隊陸續自基輔撤離,烏克蘭軍隊重新奪回近郊城鎮布查(Bucha)後,在當地發現遍地平民屍體,甚至還有一處至少埋有280人的亂葬崗,裡面許多遺體腦部都遭行刑式槍決。法國總統馬克宏4日表示,歐盟必須立刻對俄軍的戰爭罪行做出回應,希望歐盟本週能對俄羅斯的石油和煤炭做出制裁。詳全文>>
法國總統大選將於4月10日進行第一輪投票,進入選前最後一周,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原本受益於俄烏戰爭的「旗聚效應」(effet drapeau)逐漸消退,加上顧問公司「麥肯錫門」爭議升溫,導致他與極右派候選人勒龐最新民調差距縮小至僅剩5%。詳全文>>
俄烏戰事進入第二個月,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不畏暗殺威脅,領導全民對抗入侵的護國形象深植人心。最新民調顯示,美國民眾對澤倫斯基的信任度遠高於其他領袖,俄羅斯總統普丁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則佔據倒數第一二名。詳全文>>
俄羅斯宣布31日上午停火開通烏克蘭南部城市馬力波人道走廊,允許平民撤離,禁止烏克蘭作戰份子離開。馬力波早已被俄軍圍困多日,數萬平民沒水沒電可用,然而依據俄國總統普丁29日的說法,只有當烏克蘭軍隊投降時,才會停止炮轟馬力波。詳全文>>
美國總統拜登26日晚間在波蘭發表演說時直指,不能再讓俄羅斯總統普丁掌權,還稱他是「屠夫」。儘管白宮隨後連忙滅火稱,拜登無意呼籲「俄國政權更迭」,但仍然惹毛了俄羅斯。自俄烏開打後,便致力與普丁通話,試圖從中調停的法國總統馬克宏則表示,「我不會使用這種措辭,我們最不該做的就是讓戰情升溫。」暗指拜登火上加油。詳全文>>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22日更新最新狀況,表示和俄羅斯的「艱難協商」仍在進行中,雙方最終和談具有相當挑戰性。法國愛麗舍宮(Élysée Palace)當天聲明指出,短期內仍看不到俄烏戰爭停火的可能。詳全文>>
烏俄最新一輪談判將在當地時間14日登場,雙方代表將透過視訊進行對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13日晚間表示,烏國代表團的任務就是促成他和俄國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直接對談,因為普丁才是能做出最終決策的人。白宮也發出聲明指出,總統拜登和法國總統馬克宏承諾,要讓俄羅斯對衝突負責。詳全文>>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12日和俄國總統普丁通話,法國官員透露普丁的態度似乎仍然沒有結束戰爭的打算。俄羅斯當天稍早警告,若西方提供武器給烏克蘭,可能遭俄羅斯部隊鎖定成為攻擊目標。詳全文>>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今天宣布,他會在下月大選角逐第2任期。雖然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可能讓這次選戰黯然失色,但也增添馬克宏的勝選機會。詳全文>>
法國總統馬克宏的幕僚今天表示,在與俄羅斯總統普丁講了90分鐘電話後,馬克宏認為烏克蘭「最壞的情況還沒有到來」,因為普丁似乎有意將烏克蘭「整個」奪下。詳全文>>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辦公室表示,馬克宏3日與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通話90分鐘。這是俄國入侵烏克蘭以來,兩人第3度通話。 詳全文>>
法國總統馬克宏2月28日與俄國總統普丁進行通話後,克里姆林宮指出,法俄領導人就烏克蘭局勢嚴肅且深入地交流了意見。普丁向馬克宏強調,只有達成3項攸關俄方安全利益的條件,包含「承認俄國對克里米亞的主權」、「烏克蘭去軍事化和去納粹化」、「烏克蘭保證中立地位」,才有可能解決烏克蘭問題。詳全文>>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今天警告,俄羅斯對親西方鄰國烏克蘭發動攻擊後,全世界必須做好心理準備,這場戰爭將會持續很久。 詳全文>>
面對烏克蘭戰爭,法國總統馬克宏今天向國會譴責俄羅斯處心積慮謀劃攻擊,同時正式宣布對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祭出一系列經濟制裁,並給予烏克蘭軍事以及預算援助。詳全文>>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24日與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進行通話,調停烏俄之間的戰火,不過該通話並未取得太大的成果。馬克宏無奈表示,俄羅斯在這場衝突中選擇了戰爭,而且普丁甚至還在開戰前假意和大家商討停火的可能,「他根本就是個雙面人」。詳全文>>
普丁大帝終於下定決心武力進犯烏克蘭,雖然烏克蘭軍力沒有那麼不堪一擊,但就第一日的戰況來看,俄軍似乎暫居優勢。但以作者觀點,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此前犯下的三個致命錯誤,讓人對烏克蘭前途難以樂觀。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