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港人自發集資在《蘋果日報》刊登全版廣告,大呼「香港人,忍夠了!」(圖/取自網路)
記者朱錦華/特稿
兩岸三地互愈來愈頻繁,台灣人愛人民幣之餘,但對陸客的厭惡卻有憎無減。這種感覺,香港人早有了,而且比台灣人 更強烈。現在又比過去更為強烈。
最近發生的一連串「陸客VS香港」事件,傷透了香港人的自尊。由於血緣和地緣和關係,大陸汽革開放,最早遭受衝擊的是香港,衝擊最深的,也是香港。改革開放之前,香港與大陸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是由由與專制、開放與保守、富裕與貧窮的兩個極端。因此之故, 早些年香港人對文革時偷渡到香港的大陸人、是十分瞧不起的。大陸男子 普遍被賦與一個富貶抑性的集合名詞:「阿燦」!
「阿燦」一詞最早來自1979年無綫電視的長篇電視劇《網中人》,劇中「程燦」一角為演員廖偉雄飾演。他是一名從中國大陸偷渡到香 港的大陸人 。該劇以誇張手法突顯港陸 兩地的分別。大陸人「阿燦」被醜化成一個愚昧、領悟能力低、落伍、貧窮、淺薄的鄉巴佬」;相反,如周潤發等人飾演的香港人, 則被美化為聰明努力、精明能幹、有見識的「摩登人」。
改革開放之初,香港開始享受到不少大陸的資源 (市場、廉價勞工)。當時 大批大陸女子跑到香港賣淫,低廉代價讓香港男人佔盡便宜。當時業者最常用的促銷手法, 就是大特價玩「雙飛」。所謂「雙飛」,意指一個嫖客同時找兩名女子上床 ; 即台灣的慣用語3P。這些大陸女子,又被賦與另一個富貶抑性的集合名詞:「北姑」 ( 或種北妹)。
但改革開放是兩面刃,有利也有弊。享受到不少「着數」 (廣東話,即好處 )之餘,壞處也逐漸浮現。例如新移民的大量湧入,稀釋港人本來所擁有的資源。而新移民所引發的社會問題( 如許鞍華電影《天水圍的夜與霧》談及的港陸婚姻問題),也讓許多港人不滿。不過,只要香港人一直擁有更多的資源, 他們還是可以容忍的。無奈,改革開放有如坐火箭,不過十幾二十年,大陸部分地區和人士的財富,甚至超越了香港。
這些富裕的陸客到香港掃貨,炫富的面目儘管可憎,但為了賺人民幣,港人也只好隱忍。但陸客炒高香港的房價,利用《基本法》的漏洞,掠奪香港的資源 ( 如「雙非事件」),對港人來說。 這卻是迫切的危機。
遍地火種之後,要點燃一場旺火,是很容易的。適逢今年香港要選特首,於是一些小小的磨擦, 即爆出了怒火之花。事件之一,是上個月在尖沙咀 海港城Dolce & Gabbana事件。事件經過是:一名港人借該店的櫥窗為背景、為女伴拍照時,卻遭數名海港城的保全阻止及驅趕。該店聲稱不准拍照是為了防止商品被仿冒、以及櫥窗設計的版權被侵犯。但若是中國大陸旅客就可以拍照!
此一事件傷透了香港的自尊心。這跟二戰前洋人建築物門口的「華人與狗不得進入」的那塊牌子有何分別? 更讓港人孰不可忍的是,自己變成二等公民也就罷了。但如今被那些洋鬼子和假洋鬼子捧為「一等公民」的,卻是港人當初最瞧不的陸客!
事件之二,自稱孔子後代的北京大學教授孔慶東在電視上辱罵香港人是「狗」,狂妄稱若沒有中國人旅遊,港人會餓死,進一步激發港人與大陸民眾之間的矛盾 (但媒體對他的話有斷章取義之嫌。他是說「有些香港人是狗」)。
事件之三,一群來自高登論壇的一些港人自發集資,周三(1日)在《蘋果日報》刊登全版廣告,形容中國大陸民眾是「蝗蟲」,要求當局採取行動阻止大陸人繼續「入侵」香港。並強烈呼籲政府當局限制「雙非」大陸孕婦來港生子。「雙非」一詞讓香港人憶苦思甜,從當初的「雙飛」之甜,演變至現在嘗到「雙非」之苦, 這種轉變真的是詭異啊!
另外,近期由香港大學公佈的民調顯示,超過79%香港人自稱是「香港人」,而非「中國人」。比較起「中國人」的身份,他們寧願自稱是「亞洲人」。
大陸改革開放並未讓兩岸三地的人民更親密。因為接觸更頻繁,也意味著更多的磨擦。這個問題值得思考。 保持冷靜是必要的。比起誰嗆得更大聲,也許,來比誰更有辦法解決,應該會更好吧?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