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創新人才創造得分環境

圖/文:創新發現誌 四月號

時代的轉輪不斷快速前進,尤其是,近世代世界改變的速度與強度都甚於以往,「創新當道、典範不再」,讓任何個人、企業都必須重新思考,如何才能裝備自己、植入創新的DNA,並打造創新的得分環境,打破水泥牆、竹籬笆,讓創意恣意飛翔,使得員工及企業都能快速彈性應變,迎戰求新求變的消費者需求?

根據《高速企業》(Fast Company)雜誌所歸納的「流世代」(Generation Flux)有四大人格特質,一、不需要計畫:看得太遠,只是在浪費時間,因為什麼也看不準;二、擁有「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一有新事物出現,立即學習上手;三、對過去「無情」,對未來「熱愛」:過去的經驗未來已不再適用,留戀過去只會讓自己未來失敗,義無反顧地捨棄過去,才能在適應未來;四、成為變色龍才是生存之道:就如同你我每天都在使用的Facebook,三不五時就更改設計或是增加新功能。個人亦該如此,改變工作內容、更換工作環境、轉換跑道,各種改變都可以,別讓自己的生涯成為一灘死水。

創造「流世代」人才發揮創意的優質環境

企業不禁要問:要營造怎麼樣的組織文化,才能將「流世代」人才用到極致、發揮其創新力,進而為公司帶來實質的獲利?

被認為本世紀最有創意的蘋果電腦創辦人暨前執行長賈伯斯並不認為「系統」能夠激發創新,蘋果的員工不會參加強化創新能力的研討會;蘋果不會在公司到處放置刺激創意的樂高(Lego)積木。但賈伯斯卻以他個人獨特的領導魅力、偉大的遠景勾勒,不斷激勵員工的創意,帶領蘋果電腦改變世界。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有賈伯斯的天分與創意,仍然可以透過訓練與規畫,提升個人的創意力與組織的創新力,為企業加分。

每個人每天花1/3以上的時間在工作上,哪些是激勵創新的因子?哪些又是扼殺創意的劊子手?企業要如何營造創新的得分環境?應該是各界高度關注的議題。

《創新發現誌(ideas)》SIG(Streaming Innovation Group)議題產生機制此次特別邀請年輕學子、新創公司負責人、大型企業人資主管等,共同針對人、地、時、事物等四項影響創意發展的因素,就激勵創意與阻礙創意兩個面向進行探討。

有趣的是,與會者共同的發現是:創新不在水泥牆裡、創新不在指令系統裡、創新不在朝九晚五裡,創新也不在例行事物中。組織內的「辦公室」、「主管」、「老闆」被視為是阻礙創新最關鍵的處所及人。要創新,就是要打破水泥牆的框架;要創新,就是要打破時空的限制。

根據腦神經學研究的科學依據顯示,若要活化神經元的突觸(synapse),最好的方法就是多接觸不同的人物與想法,讓自己的思考模式受到挑戰。異質文化的衝擊,多與跟自己不一樣的人、事物交流,可以為已逐漸僵固的腦子注入新的想法。

重要的是,要養成「逆向思考」或「另類思考」的習慣,不時要求自己跳脫熟悉的環境與想法,這是激發創造力的關鍵。也就是說,不要定時、定點、做同樣的事,凡事多想想,如果不這麼做,會怎樣?如果那麼做,會不會更好?
「創新是一種新的做事方法,而且能夠帶來正面的改變」,《揭密–透視賈伯斯驚奇的創新秘訣》的作者卡曼‧蓋洛(Carmine Gallo)如此說,他也認為,壓力、衝突和需求都會迫使人們「找出新方法」,對照於「負面環境無法產生創意」的說法,是有衝突的。同理,不管是人、地、時、事物,都可能成為激勵或阻礙創新的因素,如公司老闆,可能促進員工改變做事模式、想想構思新的解決問題的方式;但也可能讓員工在咒罵、苛責及壓力下,創新力蕩然無存。

Facebook、蘋果電腦、Google、IBM等,都被視為具有創新力的公司,但是,誠如鑽研創造力企業個案研究的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主任溫肇東所言:過去的創新成功案例不代表未來也會成功,流變世代中,創新沒有典範,要丟掉過去,學習適應、理解、觀察,每場戰役,都是全新的開始。創新企業的挑戰,才要開始!

飆創意...

此次《創新發現誌(ideas)》SIG活動,創下SIG活動舉辦一年多以來,參加人數最多的一次,也首度出現許多青澀的面孔,這些年輕學子,有的即將進入職場、有的已在校園內創業,還有天天絞盡腦汁、苦思創意創新的企業負責人、高階主管等,這群SIG成員共聚一堂,就是希望透過腦力激盪,從人、地、時、事物等周遭創意觸媒發想,找出如何建構創新環境,創造為企業加分的組織文化,供亟思創新的企業大老闆們作參考。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