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補四物 幫助媽媽產後恢復好氣色


圖、文/媽媽寶寶雜誌


文‧整理/郭盈秀 採訪諮詢/和康中醫診所院長施建邦

「四物湯」是不少中醫師推薦、對女性朋友有所幫助的補品。然而,針對其配方成分、飲用時間、調理效果等等,不但因人而異,且不同狀況下適合何種的四物進補也可能有所不同。以下針對產後婦女,說明如何正確進補四物,才能幫助女性擁有健康好氣色。

生產過後,母體元氣耗損極大;這也是為什麼傳統華人希望媽媽們在產後一個月,能好好地坐月子,補一補身子。產後的補品種類不少,其中的生化湯、四物湯、十全大補湯等,都是很常被運用在調養產後生理方面的補品。然而,和康中醫診所院長施建邦表示,補身體不但要先了解是否補對方劑,更要補對時間,才能收到真正的功效。


四物湯的內容&功效

四物湯,源自於宋代國家藥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藥方。施建邦中醫師說明,四物湯的基本組成為:當歸、地黃、白芍藥、川芎,主治一切的血虛及婦人月經病等症狀。

適合月經過後的調理
對於女性來說,一般會建議在月經過後再服用。施建邦中醫師進一步說明,通常有血虛、月經不調的女性患者,可於月經來潮結束後,以當歸三錢、地黃五錢、炒白芍三錢、川芎錢半,使用1,000毫升水,慢火燉熬至剩300毫升,再分兩次早晚溫服150毫升;另外,亦可加一隻雞腿或適量排骨入電鍋中燉服,增添口感和補充營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產後的調理建議
產後的補品相當多,但在四物湯之前,通常會需要先服用生化湯,因為要先幫助子宮收縮,協助排出惡露。施建邦中醫師表示,坐月子期間的媽咪,由於在產後的前10日需要增加泌乳及排出惡露,因此這時候以食用增乳或生化湯的方劑較適當。

月子中期‧再辨證調理
如果想要以四物湯補身,施建邦中醫師表示,媽咪可在坐月子中期之後,尋找婦科專精的中醫師,以此調理產後仍虛弱的身子。一般而言,根據每個媽咪此時的狀況,經中醫師辨證後,通常會以四物湯為主方,再加減對應的藥材,來為媽咪調養。

1 眼力衰退:可於原本的四物湯方劑中,加入枸杞子、蜜蒙花。
2 腰痛:針對腰痠不適者,可以加入杜仲、桑寄生。
3 乳汁不足:泌乳不順者,可添加漏蘆、通草。
4 水腫:代表體內水氣偏重,則可加入益母草、車前子幫助調整。

產後補足血氣最重要
施建邦中醫師舉例,金元時期的名醫朱丹溪曾說:「產後必以大補氣血為先,雖有他證,以末治之。」指的是產後應以補氣血為主要方向,若有其他兼症,再根據辨證方式,加減藥材調理。他說明,補血是以四物湯為基本方,補氣則以四君子湯為基本方。


四君子湯

四君子湯,與四物湯同樣源自宋代的藥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藥方。主要是由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等四味藥物所組成,能夠幫助治療氣虛,並具備健脾益氣的功效。

對產後的影響&幫助
基本上,只要能直接尋求專業的中醫師,根據不同體質、不同產後狀況等,開立合適的藥方以調理,每日服用一方,早晚都要服用,通常都能穩定度過坐月子期間。
施建邦中醫師表示,只要中醫師辨證正確,用藥確實,藥材優質,必可使媽咪產後的身體迅速恢復健康,甚至還能夠幫助改善很多原本產前的不良體質與宿疾。

依狀況略調整藥方
施建邦中醫師表示,不同體質、剖腹產的媽咪,各自調養的藥方略有增刪的不同。
1 體質虛寒:平常體質較為虛寒、血不足、手足易冰冷、月經後延或量少者,可加入補氣方,或增加補血藥材如黃耆、龍眼肉、玉竹、黃精等。
2 體質燥熱:平常體質燥熱、月經易提前、經色黑者,可把原藥方中的地黃改為生地、炒白芍改為赤芍,加入涼血補血藥材,如桑椹、黃芩、沙參、麥冬等。
3 剖腹產:如果是採取剖腹生產的媽咪,施建邦中醫師也建議,可酌量加入促使子宮修補及傷口迅速長好的藥材,如丹參、黃耆、白芨等。

購買四物湯藥方注意事項
四物湯是很普遍的藥方,常被女性拿來做為調養之用,因此許多人會直接到坊間的中藥房買藥包回來煎煮。然而,施建邦中醫師建議,最好直接請教婦科專業中醫師,經看診後開出的四物湯方劑,才是最對症下藥、最符合媽咪調養需求的藥方。施建邦中醫師表示,自行前往中藥房抓藥的風險可能有:
1 藥方合適否
沒有經專業中醫師診斷,能否給予精準的藥方有待商榷。
2 失去原藥方內容
名為四物藥包,實則還添加其他藥材,看來似乎豐富,其實早就失去原藥方的治療精神與功效。
3 藥材品質無法掌握
如生意較差的藥房,藥材使用頻率少,新鮮度令人存疑;嚴重者,有的可能還有偽藥的問題。

四物湯VS.子宮肌瘤增生
曾有報導指出,有子宮肌瘤女性吃了四物湯之後,反而出現血崩、經血不止的問題。針對此,施建邦中醫師表示,事實上,中醫講求「辨證論治」原則,有是證、有是方。很多女性所喝的四物湯,甚至在產後所食用的生化湯,都是去住家社區附近中藥局購買,很多都加了一大堆非對證之藥材,且又沒有經過中醫師的診斷,加上藥材亦有可能品質不良,才會有意外發生。

施建邦中醫師認為,真正的四物湯是否會促使子宮肌瘤增生,仍應該再做更精細的臨床研究才能知道,不可因少數病例即否定之。

~原文刊載於2012年4月號《媽媽寶寶雜誌》;詳細文章內容,請至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站閱覽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