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建北現象 人本:「狀元思想」擋12年國教

2012年05月3日 23:15

記者周佩虹/台北報導

對於建北現象,引發社會正反意見互戰,人本教育基金會在3日下午舉辦第二場研討會,人本在前兩天曾發函邀請建中、北一女兩位校長一同出席,並附上「十問」,但兩位校長都說要開會,也沒有任何書面回應;倒是出席的政大教育系教授馮朝霖,也向校長們提出「五問」,值得深思。

人本基金會董事長史英一開始先對「人渣說」引發爭議,表示抱歉,但他在會中也再次質疑,建北現象不只是菁英主義,更是長期以來的「狀元思想」,而兩位校長近來在不同管道的言論,只凸顯三種扭曲的觀念,一是狀元不能輸,二是萬校皆下品唯有「建北」高,三是鞏固升學主義,維護光環。

史英指出,建中將小書包命名為「狀元包」,還有國中校長每年買一、二十個建中、北一女小書包,送給考試失常的學生,鼓勵學生再接再勵;甚至建北校長會說出「12年國教淪為買樂透」,這顯現別人心裡想的是教育,他們心裡想的是「中大獎」,他們如何能不去抵制12年國教?

而馮朝霖則提出五問:一、當校長或當教育家,孰先孰後?二、高中的教育任務在於培養各行各業的領導人才,還是身心平衡發展的全人?三、學校是公共財,還是少數人可以任意壟斷的特權資源?四、菁英主義是民主社會的要素,還是最危險敵人?五、民主社會需要民主教育,兩者都不容許任何形式的歧視,基本人權必須人人等值。

政大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也以自己的親身經驗表示,他自己的中學時期,包含國中、高中一共讀了八年,曾經遊走在不同學生之間,但如果學校只靠著因為把一批優秀的人放在一起,而成為所謂明星學校,這已失去教育的意義;廖元豪強調,即使是菁英或明星學校,也應該要經過競爭,若你是因為沒辦好而被淘汰,那才是公平的。

廖元豪指出,現在的建中、北一女會引發爭議,是因為兩校只想「鞏固」原有的排序,等著讓政府把高分的一群人放到該校,事實上,有多少建北校友對自己母校的懷念是因為喜愛。廖元豪說,每個人都有「那些年」,但那些年是學校給你的,還是你自己本身的回憶,值得商榷。

文轉下一頁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榮譽理事長謝國清也說,他曾經在某次聚會非正式調查家長們,對於小孩讀建中、北一女的看法,結果前三高的答案是升學率高、同儕刺激、因為光榮,但他指出,建北每年基測考上台大的比例約為百分之40多,如果這些孩子們,當初每個都是各國中佼佼者,不是應該百分之百上台大嗎?還有家長跟他說,其實自己小孩在讀建中北一女時,聽不懂老師教的,只好課後去補習,他不能理解,為什麼要去追逐「空幻的虛榮」?

研討會中一位陽明大學研究生,提問與會來賓,他認為其實不管是12年國教或現有學制,最關鍵還是在於大學入學方式,那些家長想擠入建北,不外乎想讓自己的孩子進入台大,若能將大學入學改為多元化,是否能徹底解決這問題。但與會者都認為,這就是資源分配的問題,就像當初成立繁星計畫,其實台大是最不願開放名額,因為他們也想拼世界前百大、前五十大,如何能變成人人是菁英,校校為明星,是目標但也是理想。

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吳齊殷則表示,12年國教就是要確立多元教育,過去菁英式的教育,往往多數是狂妄,沒有自我反省能力,似乎只有他做的決定才是最高明的決定,他並打趣的說,我們這三任總統都是台大畢業的,但做得好不好,「大家心中有一把尺」,他的這番說法也引來現場一陣笑聲。

最後史英總結引用北一女校長受訪的一段談話:她曾在朝會上說,要把每一個孩子都當做女性領導人才來培育,但後來她卻覺得後悔,為什麼成功要跟領導人才結合?史英強調,他們認為每一個小孩都是好小孩,都是菁英,12年國教的理念就是抱持著這種偉大的愛。

►►►更多好看內容都在《ETtoday新聞雲》首頁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