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785年成吉思汗陵 推測就在賀蘭山插旗口

我們想讓你知道…據說他與無數寶藏共葬。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元朝是中國史上唯一沒有留下皇陵的朝代,且目前為止所有蒙古大汗和皇族的陵墓都找不到蹤跡,留下千古謎團。寧夏退休的地質工作者王景武透過40年的歷史研究與實地考察,大膽的推測成吉思汗的陵寢就在寧夏賀蘭山插旗口。


(圖/取自中華廣播網)

根據蒙古的習俗,汗的安葬地點是極為機密的,因為游牧民族頻繁流動和遷徙,再加上戰爭使地盤經常失去,秘葬是非常必要的。傳說中,成吉思汗的陵墓埋藏著無數的寶藏,但他與蒙古軍隊曾征掠40多個國家,至今世人仍苦無所獲。

王景武認為,根據自己多年來的研究,發現種種證據都指向同一個地方,那就是寧夏賀蘭山插旗溝鹿盤寺一帶。

據17世紀初完成的蒙古歷史代表作《蒙古黃金史綱》記載,成吉思汗死後,「運往汗山大地,在那裡營造了萬世的陵寢,作了大宰相們的佑護,成了全體人民奉祀之神,建築了永世堅固的八白室。」而成吉思汗的真身,有人說,葬在不兒罕-哈裡敦;有人說,葬在阿爾泰山之陰、肯特山之陽名為大鄂托克的地方。

王景武研究後認為,「不兒罕-哈裡敦」是蒙古語,而不同的地方發音不同,也有不同的意思。蒙古人把西夏最後一個皇帝李晛叫做不兒罕,不兒罕所統治的地方就是不兒罕山。哈裡敦的意思是能看到佛山的地方。黃昏時分,晚霞掩映下的賀蘭山北段山峰,仿佛是一尊睡佛靜靜地仰臥在那裡,栩栩如生,並和成吉思汗陵遙遙相望。

同樣,按照蒙古語的意思,成吉思汗的埋葬地「阿勒泰之陰,肯特山之陽」,可以理解為金山的北邊、大山的南邊。賀蘭縣鹿盤寺所在的位置,由於山上的顏色是黃色的,因此當地人也把那一帶稱作「金山」,這裡的地名現在還叫做賀蘭縣金山鄉金山村。


▲自古名字不停更換的鹿盤寺。(圖/取自中華廣播網)

寧夏境內有個六盤山,位於固原。但根據雍正三年的地圖,賀蘭山插旗口的「鹿盤寺」過去叫「六盤寺」,1949年後後改為「陸盤寺」,後來又演變成「鹿盤寺」。據王景武探察,在這一帶發現的一座靈塔上有「鹿盤山普陀寺」字樣,由此推斷,這一帶在蒙元時期真正的名字很可能就是「六盤山」。

王景武帶領探勘隊到插旗溝鹿盤寺一帶現場看察,發現他所指成吉思汗真正陵寢的地方果如所言。在六盤寺前面兩側,有兩座月牙形的小山,形狀酷似「也客斡特克」。王景武說,在內蒙古有一個傳說:鐵木真(成吉思汗)生於此,故死葬於此。「此」並非地名,而是「也客斡特克」的地方。也客斡特克蒙語意思為女性生殖器。從這出生,死後葬在與這類似的地方。對此,與資料相比對,成吉思汗生於外蒙古不爾罕山,死於西夏的不爾汗山,葬在西夏的不爾汗山,就是生在不爾罕, 死在不爾罕,葬在不爾罕,符合道教的天父地母理念。


▲也客斡特克,蒙古語即為女性生殖器。(圖/取自中華廣播網)

由於當地政府正修建一條新公路到鹿盤寺旁,有陪葬墓室已被破壞。王景武心急又憂心的表示,只要發掘其中一個主要陵墓,歷史之謎將會大白於天下。

中國歷代皇帝的陵墓都已發現,但唯獨成吉思汗和元皇陵卻始終讓考古學家摸不著頭緒。據史書記載,離成吉思汗病逝時間越近的史料,反而越含糊不清,就像是故意迴避,而此後的文獻,記載的不是太過簡單就是出錯、語焉不詳,疑似故意遮掩,加上後代地名演變、民間傳說、後人猜測,使失落的成吉思汗真正的墓地蒙上一層神秘懸疑的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