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英國的文創產業約占全國8%的GDP,這個最早提出文創產業的國家,強調文創產業的核心價值在於「原創文化」。檢視台灣文化部祭出的「2012文化國是論壇」,第一階段涵蓋文創、獨立書店、公廣媒體、國片輔導金、影視音國際網絡、藝文團隊扶植等議題,甚至連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行政院經濟建設、內政部都將出席討論藝文產業的方向,弔詭的是,瀏覽整個議程,視覺藝術產業代表,完全沒出現在任何一場次的名單裡。
▲文化部「2012文化國是論壇」部長龍應台。 (圖/文化部網站)
在文化部第一場國是論壇中,創投公會秘書長蘇拾忠表示,創投目的在於投資,而非補助,所以須長期支援的文化產業可能就較為吃虧,點出創投大多投資影視產業的現象。如果企業真的無法進行長期文化產業的經營,這件事是不是該由政府來規劃?在文化部的9場論壇中,其中一場名為「尋找振興國片的黃金密碼--輔導金制度的設計」,卻不見文化預算分配的討論,也許政府也打算尋求較高投報率的產業。
根據Alexa排名顯示,目前台灣最大藝文網站並非文化部、北美館等官方網站,而是由私人企業成立的「非池中藝術網」藝文平台。非池中藝術網創辦人劉熙海表示,非池中藝術網成立3年來,出現在大大小小的藝文展覽場合,用影音報導紀錄台灣視覺藝文發展,被許多人誤以為這間公司是基金會或半官方單位。「當聽到我們是一家企業的時候,每個人都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怎麼會有企業願意經營這個不賺錢的視覺藝文產業?」
企業真的沒辦法經營視覺藝術文化產業嗎?縱觀而言,台灣的視覺藝術由民間企業基金會進行推廣,翻開6月份的藝文行事曆,台新文化藝術基金會剛結束台灣當代藝術指標性獎項「第10屆台新獎展覽」;中華民國畫廊協會舉行「畫廊週」,慶祝畫協成立20年;富邦藝術基金會從2001年,籌辦台北暑期的藝文饗宴「粉樂町」。這麼多民間企業基金會在經營視覺藝術產業,為什麼政府做不到?
非池中藝術網除了藉由媒體角色,推廣生活美學,用網路拉進視覺藝術和一般大眾的距離外,也不斷在思考視覺藝文產業的營運模式。劉熙海指出,台灣是亞洲最早進駐國際藝術拍賣公司、發展華人當代藝術的國家,「台灣不但繼承華人正統文化的創作力,也擁有日本當代藝術最大市場的消費潛能,台灣的視覺藝文產業絕對有未來。」他也坦言,經營藝文產業真的需要耗費許多資源和心力,這3年來終於盼到文化部成立。
但他卻沒料到「2012文化國是論壇」第一階段議題規畫公告,竟然完全忽略視覺藝術,讓他感到很寒心。「原本在預計在7/7發表全國首創『ArtDealer』完整配套方案,文化部卻完全不重視台灣視覺原創藝術的發展,這個現象讓非池中藝術網考慮退出藝文產業。」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