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號成功降落火星。(圖/取自NASA)
記者朱錦華/特稿
長久以來,火星一直予人神秘的印象。由於「熒熒如火」,亮度經常變化,位置也不固定,令人迷惑,所以中國古代稱火星為「熒惑」。
這顆「紅色星球」實在太亮眼了,很難不吸引世人的目光,中外皆然。羅馬神話稱火星為「馬斯」(Mars),是戰爭之神。這跟它給人戰火的聯想有關。同理,中國古代也有「熒惑守心」代表大凶之兆的說法。火星每兩年多就會在天蠍座主星「心宿二」附近逆行及停留,稱為「熒惑守心」。同樣為紅色的「心宿二」象徵帝王,遭外力「威脅」,當然不吉。東西方的對火星印象負面倒是一致的。
火星跟地球十分相像:同樣被大氣包圍;有南北兩極冰冠。因此「火星上有水」的說法存在已久,有水表示可能有生物,甚至可能有火星人。因此,很長一段時間,科學家們相信除了地球之外,火星是最可能有生物存在的星球。
而且,透過古早的望遠鏡觀看,似乎隱約看見火星上有人工運河的遺跡。於是,想像的空間更大。逐漸演變成火星人是科技比地球人更先進的高等生物。「我們並不孤獨」(We are not alone)的說法,由此誕生。因地緣關係,在早年,火星人就等於是外星人的代名詞。
說來有趣,火星人存在的觀念,並非外國所獨有。中國古書「搜神記」第八卷當中,就記載了一名火星小孩在三國時代(公元260年)「到東吳一遊」故事。這名男孩自稱來自「熒惑」,他還向其他小朋友預言說,「三國歸於司馬氏」。
這則故事令人感興趣的地方,在於對火星男孩的描述,跟我們今天歸納對外星人的印象十分接近:「身長4尺餘」;「眼有光芒,爚爚外射」;最令我們感到親切的還是:「衣青衣」(綠色皮膚或穿著綠色衣服),是個「小綠綠」耶!
在西方,火星人入侵的故事,膾炙人口。 H.G威爾斯1898年的代表作《宇宙戰爭》(War of Worlds,即湯姆魯克斯主演的《世界大戰》),堪稱第一經典。小說本身已經很精采,但真的把它渲染到人盡皆知的,則全拜影劇鬼才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所賜。
當年奧森威爾斯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主持名為「水星劇場」的廣播劇節目。1938年10月30日,他事先不說明這是廣播劇,卻利用類似播報新聞的方式(而且那個聲音還很像羅斯福總統),氣急敗壞的宣布火星人已經入侵美國,摧毀許多城市!
由於奧森威爾斯說法逼真,當時成千上萬不明所以的美國人信以為真,四處逃竄,一時天下大亂。事後奧森威爾斯為此事向大眾道歉。但是這段故事已寫下傳播史上最不可思議的一頁。
以火星為題的經典,則不得不首推雷布萊德柏瑞(Ray Bradbury)的《火星紀事》。
《火星紀事》只是個短篇小說集。傑出的地方,在於它的絃外之音。布萊德柏瑞關心的並非火星或是火星人,而是閱歷興亡之後,借著移民火星的未來故事,說明人類征服行為的荒謬與虛無。「不如憐取眼前人」,則是他的肺腑之言。
當然,除了布萊德柏瑞這種「借科幻諷今」的「軟科幻」之外,也有扎扎實實,具體提出「建國方略」和構築火星家園的「硬科幻」作品。這些作品軟硬程度不一,卻多半為「創造火星基本生存條件」提供了不少有趣,甚至有可能實現的點子。
金史丹利羅賓遜著名的《火星三部曲》(即「紅火星」、「綠火星」與「藍火星」),是「反烏托邦」的移民故事。直陳人類本身的貪婪、猜忌和自私,是「失樂園」的崩壞之源。這個論點並不新鮮。新鮮有趣的是,書中提出的改造火星計畫。例如科學家們架設超大型反射鏡,把光線折射到火星表面,溶解極冠上的冰霜,為火星找到水源。這些點子都為後來想建設「美麗新世界」 (無論是在火星或是地球)的科學家們,帶來許多啟發。
小說家言並非一定是子虛烏有,有時候還真滿具建設性的。未來無限,首要條件是想像無限。這也就是為甚麼像亞瑟克拉克、布萊德柏瑞等科幻小說大師,普獲科學家們敬重的原因之一吧。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