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廖詠琦報導
長期服藥加上運動傷害竟會造成股骨頭缺血性壞死!46歲的于先生從小患有過敏性鼻炎,長期服用中藥及西藥來改善過敏症狀;在當兵時,參加500公尺障礙,爬過高牆跳下沙坑時,突然覺得左腳一陣不適,之後走路開始出現疼痛、扭曲,接受半年針灸也沒效,進一步就醫,經醫院骨科診斷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藥物加運動傷害 壯男股骨頭壞死(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振興醫院骨科部主任敖曼冠醫師表示,于先生已有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情況,經評估後,採用股骨頭切骨轉位手術治療讓于先生可以正常走路。然而,三個月前檢查發現,他的左腿髖關節已出現退化性關節炎,關節周圍長滿骨刺,加上軟骨磨損造成疼痛無法走路,最後採用「巨頭陶瓷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讓于先生可再次正常走路。
台灣每年有超過1萬名患者接受人工髖關節手術,過去傳統塑膠耐磨材質,雖然有健保全額補助,但因為長期使用可能造成磨損及鬆脫,嚴重者需要進行二次手術。現在健保局通過新一代「巨頭陶瓷人工髖關節」納入健保差額給付,耐磨且抗碎性高,成為患者新選擇。
敖曼冠說,髖關節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常見於國內30-50歲的男性族群,臨床上常見原因包括長期酗酒、類固醇濫用、潛水夫病、血液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痛風、股骨頭創傷後遺症等,于先生曾因過敏性鼻炎服用類固醇藥物及當兵運動傷害,造成股骨頭血液微循環障礙,血液供應不足,導致髖關節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以及股骨頭崩蹋,最後只能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治療。
敖曼冠主任說,目前人工關節的介面材質主要分為塑膠、陶瓷及金屬三種。傳統塑膠材質經過長期使用,因不斷磨損而產生的聚乙烯碎片會刺激蝕骨細胞(Osteoclast),引發骨溶解現象,最後導致人工關節鬆脫而無法正常活動,嚴重者需要再進行第二次置換手術。另一種金屬人工髖關節,耐磨度比傳統塑膠好,但若材質採用非鍛造製程,則可能會在摩擦後產生金屬微粒進入人體,不適合體質對金屬過敏、孕婦或腎臟病患者使用。「巨頭陶瓷人工髖關節」則改善過去陶瓷易破碎缺點,比金屬更耐磨,延長人工髖關節使用時間。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