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佳雯/採訪報導
身為兒福急先鋒的立委王育敏接受《Ettoday新聞雲》專訪,透露了許多在兒童福利工作上的甘苦談,在兒童保護問題上絲毫不讓步的樣子,就像是既強悍且溫柔的母親,帶領著一群有志之士,共同守護台灣兒童的權益。
▲不論政治如何紛擾,王育敏依然堅持把兒童福利擺第一,像是溫柔的母親,守護著台灣的兒童。(圖/記者陳佳雯攝)
記者問到當時投身兒福工作的原因時,王育敏說,一開始大學念的就是社會工作,在學時有參加一些社團,是從那時開始接觸到這一個領域。她說,社會上的弱勢群體的確很需要幫助,但是孩子還沒有長大,「孩子的生命與未來發展都是仰賴著大人」,若是大人會傷害他們,此時更「需要外力的介入」。她說,要投資孩子跟投資大人做選擇,她認為「投資孩子的力量可以為社會做出更大的回饋」。
在問到兒福工作的推展上有沒有遇過困難時,王育敏說,其實困難還滿多的,兒福聯盟是倡議與服務導向,可以為社會產生「正面的力量」。但在台灣NPO(非營利組織)是沒有錢的,要讓別人認同你並捐款是一大挑戰,像是兒福聯盟一開始的名氣並不響亮,企業又大小眼,所以在如何說服別人的過程中是吃足苦頭,失敗率也很高。
當時的台灣NPO很流行街頭義賣,王育敏說自己也曾上街義賣,但成效不佳,一直到後來配合了「行銷」策略,透過廣告公司生產了一款具有兒童意象的娃娃,才開始熱銷,當時賣出兩萬多個。她說,因為資源是經營NPO最大的困難,所以不能只有埋頭苦幹,要配合「新的創意」。
另外她說,像兒福這樣的倡議組織是很容易得罪人的,因為點出的問題常會惹得政府官員不開心,她自己也曾遭受過被官員警告「閉嘴」、抵制預算等各種手段阻止他們繼續發聲。來自政府的壓力是比較辛苦的,但基金會還是撐過去了,她表示,雖然某些官員較短視,但還是有很多官員心胸較開闊,願意找他們去參與開會等等。
王育敏轉個彎說,其實在兒福工作多年,還是有令人覺得欣慰的事,像是她剛進兒福第2年,就找到一個失蹤13年的孩子,警察一開始也不願意幫忙,但在志工迄而不捨的追問與蒐集資料,加上父母也不放棄的情況下,孩子回到父母的身邊,這種幫助別人「團圓」的喜悅真的很棒。
還有一個孩子,因為有多重疾病,被丟在育幼院,9年都沒人認養,後來兒福幫他找到了願意收養他的美國夫婦,這對夫婦在來台灣接孩子之前,寄了一台相機給他,希望他可以記錄下台灣熟悉的美景,由此可知,「家」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依靠。
王育敏也提到,921大地震的前兩天適逢她訂婚,還沉浸在幸福喜悅中,2天後就遇到大災難,921當晚台灣出現134個孤兒,這些孩子一夜之間失去父母親,受創很深,基金會從921發生後一直到現在都還陪伴著這些孩子,加上政府與社會的關心,這些孩子都沒有走偏差的,有的考上研究所、有的還已經結婚有下一代了呢!非常令人欣慰。
先前在美牛案是否進口時朝野吵得沸沸揚揚,甚至有人批評身為兒福代言人的王育敏漠視兒童的健康。面對這些批評,王育敏表示一開始其實自己會在意,當時比較激進的NGO還上街遊行,點名王育敏並公布電話,她說當時服務處接電話接到手軟。
她接著說,但第一時間在臨時提案時,她就已經要求在國中小學先不要採用有瘦肉精牛肉,衛生署也表示認同;後來也質詢了衛生署,是否萊劑在大人與小孩的攝取量有無差別,有哪些人不應該攝取,還有「一定要強制標示」,這都是他要求衛生署一定要做到並在宣傳文宣中點名的項目。通過牛肉強制標示後,一方面能夠兼顧國家的經貿與外交利益,二方面民眾在家裡或是學校都能透過標示來把關,自由選擇吃或不吃。
但她也表示,那些抗議的團體也讓她學到很多,過去在兒福工作時不曾被這樣對待,但也笑說,「這應該是當立委必經的政治歷練吧」!王育敏說,美牛案最後能夠塵埃落定,自己也鬆了一口氣。但未來一定還會有爭議性的法案,雖然一定還會有朝野攻防,但還是應該在「專業的基礎下來討論」。她也說,未來面對爭議性的議題,自己也學到應該參考專業,堅定自己的立場,這樣一來,面對外界的批評,也比較能「釋懷」。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