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
大家都知道有女兒節,但是否有聽過國際女孩日?聯合國今年3月大會決議,從今年起訂定10月11日為國際女孩日,矯正全世界男女嬰兒因為歧視而造成的比例失衡。
▼聯合國訂定10月11日為國際女孩日(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加拿大非營利組織2009年開始發起正視女孩成長困境的行動,要求加拿大政府訂定女孩日,之後得到政府重視並在聯合國大會中提案,且於今年通過10月11日為國際女孩日(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Girl Child),倡導女孩人權的重要性。
台灣每年約有3000名女嬰被迫消失,依據適當的男女性別比例應為102-106:100來看,台灣2011年的男女比例雖已達107.7:100,已稍微降低男女比失衡現象,但仍屬失衡。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林靜儀指出,台灣現存的文化還是潛藏著生男孩比較好的觀念,像是常看見嫁入豪門的藝人被問道「哪時候生兒子給婆婆交代」,往往潛藏對性別歧視的問題。
目前台灣法律有明文規定,人工生殖除非醫學上與性別遺傳疾病有關的理由,否則不能選擇性別,但台灣的人工生殖出生嬰兒男女比例,在2006年為54.2:45.8,仍然嚴重失衡,直到2010年的54.2:45.8,才漸趨平均,其中隨著胎別的增加,性別比例失衡狀況會越嚴重。
林靜儀醫師甚至遇過做人工生殖的婦女,發現自己懷胎一男一女後,主動到醫院要求放棄女嬰,台灣的性別歧視,導致破壞人權的案例比比皆是。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表示,台灣女孩從出生前就遭受性別篩選而被犧牲,長大過程中常常被剝奪外出、移動的自由,在青少年時期,家長及學校因為傳統觀念,認為不需要教導學童性方面知識,導致年輕女孩缺乏自主避孕能力,台灣女孩平均有12年以上的時間暴露在非預期懷孕的狀態。
行政院性別平等處處長黃碧霞說,台灣兒童和青少年的托育、教育、養育的男女比例都相差不遠,但有關人身安全如性侵害、性交易等比例有明顯差異。弔詭的是,失蹤人口部分男生兒童較多,但青少年失蹤人口則是女孩較高,此現象呈現一般人對性別的心態與意涵值得深思。
國民健康局組長李麗娟回應,目前台灣的男女嬰比例已漸漸趨緩,佔全球平衡比例排行的第12名,國健局有持續做全國和各縣市出生性別比例的監測,並透過法規限制、媒體宣導,伸張台灣女孩的人權與生存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若改成母系社會,是不是女孩子的地位可以馬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