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育與提早下課之關聯性探討

2012年10月4日 00:40

劉性仁

日前李遠哲在獲頒大軍官勳章時接受媒體訪問表示,他認為最好培育人才的方式就是讓學生提早下課,因為這樣學生才有時間去追求感興趣的事情,這一番言論引起外界討論。李遠哲再一次地在專業以外發表其觀點,其基本命題是,不提早下課及上課會使學生無法追求感興趣的事,他否定現行學校教育的功能,強調自學,此番言論究竟有無道理,殊值討論。

首先,台灣今日教育會演變成如此,李遠哲勢必要負起一些責任,倘若按照李遠哲的說法,不上課是最好的方式,因為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追求自己感興趣的事,這種主觀偏見,恐與目前實際狀況不合,因為究竟有多少學生能夠主動學習?追求自己感興趣的事?並且未來能夠據此而有所成就,自然不無疑問。

依照李遠哲的邏輯來看,提早下課學生就能利用時間,那麼不上課是否就是最能利用時間?如果不上課或是提早下課、壓縮上課時間,那麼如何從正規的學校教育中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與其他同儕相處、交往、溝通、互動,難道台灣的學生都要像李遠哲一樣成為躲在實驗室的專家嗎?將學生規格化及標準化,某種程度也是一種壓迫。

當然並不排除有一些天才,提早下課會讓他們更有充足的時間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事,但這在台灣社會絕非通例,而是個案。令人擔心的是,如果提早下課,恐怕補習教育、托育單位等又會取代學校教育,成為另一種形式的上課;那麼學生同樣會缺乏自己自修的時間。

況且,學生若有自由時間,試想有多少學生可以自己自由安排?具有自制力而不沉溺於網路世界、遊戲世界及電子媒體世界?這些疑問恐怕李遠哲並沒有全盤考慮,而單以自己成長經驗來認為這就是對的學習模式,這除了顯示以偏概全外,更與台灣社會情況不符。

其次,提早下課所帶來的社會問題及教育問題,實不能輕忽;當學生提早下課,恐怕最擔心的莫過於家長,擔心孩子在街頭遊蕩、虛擲時光;更擔心他們的人身安全,也害怕過於沉溺網路遊戲及虛擬世界,這些問題實在都不能不加以留意;倘若提早下課卻無法有效利用時間,一樣無法追求感興趣的事,只是在浪費時間,也無法提升競爭力。

再者,李遠哲認為學校教育往往教育一些無聊的事,那麼什麼叫做有聊的事?難道提早下課就是有聊的事嗎?這是否要請教專業教育工作者及學生的看法,而非李遠哲的自我認定。

李遠哲的想法太過理想與跳躍,但教育需要因材施教,提早下課或許適合某些同學,但絕非一體適用所有學生,況且評判適合哪些學生的標準又何在?與其說提早下課可以促成人才培育,倒不如說從教學方式、教材內容、考試方向等方向進行創新要來的實際,我們不需要為難學生,替學生做決定,而應該啟發學生思考、反省及批判的能力與精神,誘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及強化學習動機,方為根本之道。

可以理解李遠哲對於台灣現行升學考試及學校教育感到不滿,但為何會變成如此?而且一直都無法找到最好的方式?當然多元入學讓部分學生找到出路,但也增加許多學生的困擾及麻煩,學生並沒有因此而變得快樂,如何找回學生的快樂與自信,恐怕是所有從事教育工作者所必須念茲在茲的責任

考試制度只是其中一種選拔方式,它的可貴之處在於公平與正義,當然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讓每位學生盡情發揮自我,絕對是教育工作者所要努力的目標。總之,李遠哲個人看法,或許是來自於自身的經驗,但絕非適用台灣全體學生,提早下課絕非是培育人才的必然方式,有些學生或許適用,但筆者相信絕大多數的學生,倘若都採用提早下課,那麼只會衍生出更多的社會與教育問題,在提早下課尚未有任何配套措施之前,家長及孩子都尚未達成共識前,李遠哲的看法,充其量就是個人觀點,但也懇請李院長放過台灣的教育吧!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多多傾聽在第一線教育工作者的心聲及家長、學生的心願吧!

●作者劉性仁,北市,博,中國五權憲法學會成員。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