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禮詩
自然觀察作家一篇關於平民美食價格的針砭,撩撥起社會對於物價的無奈與反感;台北市產發局畏於壓力亦即刻暫停與該業者的美食推廣活動合作,一場自「打肥貓」以來不斷蔓延的民粹氛圍,似乎山雨欲來。
滷肉飯敢賣68元,有業者一定的道理與市場區隔的想像,就如同小籠包與擔仔麵的翹楚一般,其對於用餐氣氛、食材來源及烹煮環境的要求,早已脫離了原本呷粗飽的本質及路邊攤的水準與規模,其價格當然亦非昔日銅板即可負擔的範圍。
該作家文中亦以台南的在地價格指摘鬍鬚張的不是,乍看之下似乎言之有理,除卻南北物價原本的落差,若再深入經營的業態,更是天差地別的不同:一般攤商的經營模式經常是家庭形態,生意再好請來端菜收碗的也經常是不具合法工作資格的新住民,勞健保的基本對待恐也是緣木求魚;而飽餐結帳之餘,敢伸手要張千萬特別奬想像的統一發票,怕引來的也只是白眼的對待!
而鬍鬚張呢?上上人力銀行網站,時薪員工以117元進用,比起上卸貨到腰閃、夜半怕搶匪的110元便利商店或油氣瀰漫而有鉛中毒遺慮的109元加油站都有過之而無不及,員工勞健保與消費者結帳拿發票更是理所當然,然而這些成本何來?當然不是天上掉下來,而是登門消費的涓滴匯流而成。
便宜的滷肉飯處處,而鬍鬚張在漲價前以大碗64元的高價依然可以維持營收不墜、甚可持續擴展據點的理由何在?饕客們所貪圖的不就是滷肉飯上那一千六百餘年前晉元帝所鍾愛的「禁臠」所燉煮金黃油香的粹魯;而可稱之為「禁臠」的豬頸肉,一頭豬也不過6兩,而其以ISO9002與「全面品質管理」(TQM)對品質把關的投入,皆是路邊美味的肉品部位與來源皆不講究所無法比擬的!
近年來政府推動與民間參與的文創產業,即為由文化積累所激發的創意想像,及因文化間差異而萌生市場的潛力,透過知識經濟提升其附加價值轉變而成的新興產業型態,建立品牌的滷肉飯、小籠包與擔仔麵皆是如此蓽路藍縷的走來,我們又何必拿社會主義的尺去為難資本主義的市場競爭樣態呢?
某位廣播美食節目主持人每週五固定的在節目中開放聽眾call-in全台各地的平民美食,有的在車站學校旁、有的在市場巷弄間,可見台灣美食處處,並不需要跟追或獨沽一味;便宜美味的滷肉飯更是亦然,相信隨處轉轉就能發現令人驚豔的好滋味,不必在國家迷失方向、社會焦慮不安的當下,理盲的拿起民粹的大刀亂砍......
●作者呂禮詩,北市,前海軍官校軍事學科部教官與自由撰稿者。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