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科生大逃亡。(圖/財訊雜誌提供)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有近3成的台大醫學系後悔念醫科,也不再把當醫師當作志願;即使願意留下來當醫師的,也是想逃到國外行醫。其實,醫師的職業吸引力在對岸也是日漸弱化,中國大陸每年培養數十萬名醫學生,只有10萬人穿上白袍,除了剛畢業的醫學生「逃亡」,就連在職醫師也紛轉行。
據新華社旗下的《半月談》期刊報導,有醫師協會曾對醫師對子女學醫的態度進行調查,發現「不希望」子女學醫的比例不斷增加,從2002年的53%到2011年已是78%;甚至還有醫師的子女在網路上PO文,「我媽媽說了,如果我當醫生就打折(打斷)我的腿!」
報導指出,醫生不讓子女學醫和醫學系學生不願從醫的原因有三大三低:投入大、壓力大和風險大,以及收入低、待遇低和安全感低。從醫的艱辛是許多行業無法比擬,不僅採24小時值班,也因為醫學日新月異,醫師還得在工作之餘不斷進修充電,才能不被淘汰;南京婦幼保健醫院一位兒科主任甚至曾經一邊打點滴,一邊為病患看病。
除了體力上必須過人,有時「白色巨塔」中的現實面,也擊垮不少醫學系學生。許多類似北京這樣大都市的醫院,醫生都需有博士學歷,甚至要出國留學;即便有了工作,還得不斷考試寫論文,永遠都忙不完。若選擇在鄉鎮醫院工作,收入便不及大醫院三分之一,卻要承擔一樣的責任,所以也很難留住人。
報導中以一位吉林醫院的小兒科醫師為例,這個人已經是兒科界的權威,從不收紅包,但年屆40還買不起房子,最後是同學湊錢幫助他。此外,醫院裡的熟齡單身族也越來越多,有時一整天離不開診所,連續加班、值夜班,根本沒有時間談戀愛。好不容易有了對象,一段時間後對方發現他們忙得很離譜,戀情就被迫結束。
這樣的醫療環境,讓大陸許多醫生懷念和羨慕過去的時代。北京某醫院負責人受訪時表示,他的母親也是醫生,「那個年代國家很窮,醫生掙錢不多,但看好病就可以」,老百姓對醫生很好,病患幫忙醫師縫補襪子、送玉米和大蒜,很務實的一種感謝,「現在還這麼純粹嗎?我是不願意孩子再學醫了。」
我們想讓你知道…和台灣的狀況其實很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