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任後再見胡幼偉 臉書PO文談新聞vs.政治傳播

2012年10月18日 16:32

記者周佩虹/台北報導

接連在臉書上PO文、還自爆師生戀而請辭的前行政院發言人胡幼偉,臉書消失10天,但在行政院「經濟動能推升方案」廣告惹議後,胡幼偉18日在臉書發表意見,他表示自己學新聞、教新聞,不能否定新聞的「新」這個基本核心價值;但也不能否定,長期的經濟體質慢性病,需長期服藥才能見效的價值。

▼前行政院發言人胡幼偉。(圖/取自胡幼偉臉書)

胡幼偉指出,行政院在今年9月11日正式對外推出「經濟動能推升方案」後,發言人辦公室的工作重點,就在於如何透過各種可能的傳播管道,向民眾說明方案內容。

由於方案中包括五大構面,25項政策目標及許多行動方案,要怎麼說才能讓大家了解其內涵,不是件容易的任務。問題癥結在於,要理解方案內容,必須先了解台灣經濟在結構面上的一些根本問題,之後才能體會方案內容的政策發想。

胡幼偉說他從旁觀察,陳內閣經過考慮後,決定捨棄炒短線、引鴆止渴式的財經措施,從改善基本結構面的行動出發,為調整台灣產業結構、突破出口障礙設計出多面向的行動方案。為謀求國家經濟發展的長治久安,他贊成這種以調整基本體質為主軸的財經政策思維。

所以,經濟動能推升方案中,雖也有若干短期措施,但真正的精華,其實是那些中長期措施。正如陳院長所言,七年之病,還需求三年之艾,何況,台灣的經濟體質,已是二十多年下來所累積的結果!

而財經閣員看出了產業結構面的基本關鍵問題,他卻得面對每天都要有「新」聞的媒體需求,這是當前發言人辦公室面臨的另一種難解的結構性困境!

胡幼偉強調,調整產業體質,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才會看到績效;新聞媒體卻是每天都要寫「沒寫過」的「新」聞。所謂「拼」經濟,是每天或每週都要有「亮點」,要有能上頭版頭條的那種「有感」,才叫做有在「拼」嗎?還是說敢說出實話,直指經濟問題核心在於中長期的解開結構面死結才叫「拼」?這是他在任時常常沈思的問題。

胡幼偉說,他學新聞、教新聞,不能否定新聞的「新」這個基本核心價值;但也不能否定,長期的經濟體質慢性病,需要長期服藥才能見效這種看法的價值。而新聞不能等,新聞就是要新的東西;調整產業結構已經在做,但不可能立刻見到全面效果。如何在這種矛盾中解題,從政治傳播的學術或實務觀點而言,是值得再深思的問題。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