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經濟研究院25日下午舉辦「未來台灣經濟景氣展望與青年就業促進研討會」,討論青年就業促進的相關議題。與會的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指出,供需落差是青年失業的問題之一,像是學校培養出的是「腦」,但企業需要的卻只是「肝」;台經院副院長龔明鑫更認為,未來幾十年,年輕人都得面對失業與低薪問題。
談到低薪問題,邱俊榮(如左圖,翻攝自中央大學網站)說當前的就業市場,有過多年輕人想從事服務業,可是服務業的需求沒那麼多,所以才會有低薪現象;他還提到,年輕人的就業比重和就業率都下滑,學歷大學以上的求供倍數不到1,長期失業人口中,年輕和高學歷的比重也始終很高。
政府曾經提出,應該提升大專畢業生的國際溝通、跨領域、獨立思考與創新、具人文關懷、吸收新知和技術等5種能力,才能面對全球化的就業需求;但邱俊榮表示,就算加強這些能力,也需要勞動市場配合,例如產業升級、企業具創新能力,畢業的人才才能夠令企業使用。
邱俊榮直言,現在的問題就是需求面停滯,才會有供需落差,學生的就業能力被提升了,卻沒有適當的工作場所;而學校培養出「腦」,可是企業只要「肝」,這也能拿來說明供需落差。
另名與會的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教授成之約說,青年失業是相當嚴肅的問題,歐洲國家的街頭抗議就跟青年失業及就業問題相關,所以台灣的問題如果沒有處理好,可能也會出現連鎖效應;他覺得除了要檢討產業結構與需求面之外,據調查指出,技能不足與學非所用都是青年失業主因,這也需要探討。
成之約還提到,政府提出的許多產業政策,創造的就業需求都集中於科技產業,當中大多又都是研發人員,雖然能夠滿足理工科系學生,對於非理工系學生卻沒有實質幫助。對於往後的產業政策,成之約建議,要發展迎合、或是可以呼應人力供給結構的產業。
我們想讓你知道…好像有點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