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佩虹/台北報導
前民進黨主席謝長廷一趟大陸行,引發黨內熱烈討論,前台南縣長蘇煥智參選黨主席失利後,仍持續關切兩岸議題,他最近也在自己的部落格中提出另一個觀點「兄弟之邦」,蘇煥智認為,兄弟具有對等尊嚴的關係,也具備尊重歷史丶語言、文化丶血緣關係的親近性與特殊性,這或許可成為較好的「兩岸定位」。
▼前行政院長謝長廷赴廈門參訪,行程中也提到「憲法各表」兩岸主張。(資料照片/長工辦公室提供)
蘇煥智在文章中提到,2000年陳水扁總統剛上任,他曾傳真兩篇書面意見到扁的民生官邸,一篇主張「應儘快推動兩岸直航」,另一篇主張「以兄弟之邦替代四不一沒有」,可惜陳水扁似乎不重視。
蘇煥智表示,在「中國不接受國與國的關係,而我們不接受一中關係」的處境中,要能找出一個對等尊嚴而特殊的關係,降低雙方衝突的架構,而「兄弟之邦」具有幾項正面的能量:
1、兄弟具有對等尊嚴的關係,可以滿足我方對等尊嚴的期待。
2、兄弟之邦,具有尊重歷史丶語言、文化丶血緣關係的親近性與特殊性。少部分極端的台獨主張者將台灣人具有平埔族、南島語系丶越族血緣,而引為台灣人不同於漢人之主張,雖非無據,(他個人就是最重視消失的平埔文化),但若因而即否認絕大多數台灣人為大陸移民的後裔,則也太過度了。況且台灣作為主權獨立的國家,不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一個現狀事實,也是台灣人民居於民主 生活方式的選擇權,與血緣無關!而且承認歷史、語言丶文化、血緣,對於改善雙方實質關係確有幫助!
3、「兄弟之邦」一詞源於春秋戰國時代遺留之中國文化固有之用語,並非像政治學法律學的「主權」「國家」「憲法」這種外來語,具有較高度的政治敏感度;反而兄弟之邦,兄弟一詞能拉近雙方距離。
4、邦的定義範圍較廣,可從邦國的國家概念到邦聯的邦、聯邦的邦,可解釋性很廣,可同時滿足台灣及中國雙方的想像。
5、兄弟之邦,不會陷入「一中」,也不會當然就是嚴肅的「國與國」的關係,就算中國短期不接受,也不會陷入惡化的格局。
▼蘇煥智仍時常在部落格發表文章,關切黨內及兩岸議題。(圖/ETtoday新聞雲資料畫面)
蘇煥智坦承,短期內中國不會接受「兄弟之邦」,但兄弟分家已是現代社會的常態,兄弟之邦至少有助於對話與交流,在控制危險上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對化解雙方的歧見、岐視會有很大的幫忙。尤其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其實也進步很快,各方面提升很多,加上參與全球事務,在公務體系人員其視野丶經驗已超過台灣很多,這是我們要自己警惕檢討的。
蘇煥智強調,憲法各表不但中國顯然不能接受,在國內受到「憲法一中」的疑慮,也不可能被接受,他認為謝長廷應可以好好考慮「兄弟之邦」。
他並表示,就連獨派大老辜寬敏在兩、三年前也為文提倡「兄弟之邦」,並由吳榮義在今年黨主席選舉時再度提出。這表示辜寬敏的的日新益新,而辜老能接受的想必獨派也能接受,所以國內應可形成「兄弟之邦」的共識;蘇煥智建議蘇貞昌主席也可以認真考慮以「兄弟之邦」來定位兩岸的關係。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