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聽城鄉差距仍大 師資待補強

本報訊

大考中心今天公布高中英聽成績,仍可見城鄉差距。英聽既然和升學連動,只有補強偏鄉師資和設備,弱勢生才不會輸在起跑點。

▼台大校園。(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今年3月決議,將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舉辦的高中英語聽力測驗在104學年度列為個人申請和指考的正式考科之一,102、103學年度可列為大學甄選的參考資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大考中心公布的102學年度第1次高中英聽測驗成績統計,獲得最優的A級考生比率仍以北區最多,中、南區次之,東區的A級考生比率甚至只有北區的一半,而離島區A級考生比率又是東區的一半。從各區成績分布仍發現城鄉差距的確存在。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秘書長黃文龍表示,從高中教師提供的現況來看,早已預測到城鄉差距,英聽成績公布後更直接證實城鄉差距的存在,也印證教師在教學現場看到的現象;而早在公布成績前,從報名人數就可發現端倪。

黃文龍說,東區報名人數遠低於西部,但東區沒報名的考生不代表沒需要,可能是因費用等問題無法參加,敢報名的考生應有一定程度,但和其他各區仍有明顯差距;既然英聽已和升學做連動,教育部應負起責任,補強偏鄉設備和師資,讓弱勢學生不會損失升學機會。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吳福濱也指出,在師資和設備補足前,就讓英聽和升學掛勾,已剝奪孩子的受教權,也是不負責任的做法,如果想提升台灣學生的英語能力,應先做足準備才開始檢測。

既然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吳福濱也建議政府要及早補強,編列預算以補足偏鄉不足的設備,並設法讓偏鄉教師願意留在偏鄉、降低流動率,才能有效提升教學品質。

教育部次長陳德華表示,先前已經過評估,各校設備應足以提供英聽教學,如果還有不足的地方,教育部會設法補強;至於偏鄉師資,高中職流動率較低,國中小部分,教育部也正在努力,如延長公費教師在偏鄉服務的年限,希望提升偏鄉的教學品質,逐漸縮小城鄉差距。

台灣正努力朝國際化發展,英語能力是關鍵所在。將高中英聽列為考科,本意就是希望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但受到先天師資和設備的不足,可能再擴大城鄉差距,教育部必須設法弭平差距,讓所有學生能站在同樣的立足點上競爭,才不會折損當。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