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志東
1860年間,英法聯軍攻陷北京,一把火燒了圓明園。不過,歷史學家發現,在面對列強壓力時,主戰派多是被統治的漢人,反倒是統治者滿人以和為貴。如果我們回到從前進行報導,應該這樣說──「好看的」是火燒圓明園(沒有幸災樂禍的意思),「有趣的」是滿漢之間的微妙思維。
最近,有齣清宮劇《後宮甄嬛傳》(見圖/翻攝自網路)在台灣播出三次了,沒想到越播越火紅,據說連新聞台也不在乎是否會替「友台」免費宣傳,卯起來介紹劇中的人物、衣著、飲食等等,只因為沾上邊的收視率都十分不錯。對我們而言,「好看的」是這齣戲考究的種種與內心戲,「有趣的」是電視台之間的收視率考量。
記得十幾年前,中視首次引進大陸劇《三國演義》,一群台灣演員群起抗議,擔心剝奪演出機會,那時,華視還推出一齣本土自製的《關公》與之對打,結果如何,就不贅述。曾幾何時,轉到戲劇台,日劇韓劇播個沒完沒了,《大長今》演完改《同伊》,《同伊》下檔接《李祘》,偶而看看,慢慢的也對朝鮮李朝的種種熟悉起來。
面對這股「甄嬛熱」,迄今還沒聽到「停辦金馬」的類似聲音,毋寧是件好事,意味著台灣比較能正常面對大陸劇(日劇與韓劇)的入侵(或著說是習慣了)。但是,對於電影台一播再播周星馳的電影,卻仍屢屢被外界用放大鏡檢視。因此,這裡還是套用前面的梗,電影台不斷重播星爺的電影,不斷餵食邱淑貞的羔羊系列,前提當然是這些電影有一定程度的「好看」(或可看性,如羔羊系列),但背後不也隱藏觀眾不太注意的「有趣現象」?
為此,我們新聞部在本周要推出一套專題,專門探索這股「重播現象」。了解之後,哪天看到《後宮甄嬛傳》四播、五播,乃至於十播,您,就別訝異了,只因為這是「觀眾決定論」啊!(總編今晚要很慎重的準備演說稿,所以代打文就增到第28篇。)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