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佩虹/台北報導
近來《後宮甄嬛傳》成為熱門節目而將接連重播,有觀眾叫好,但也有人提出質疑,而「重播率」問題也再度被提出討論;由學者借調、現任公廣集團華視總經理的關尚仁,認為面對大量頻道的節目內容需求、節目供不應求及成本效益的考量,節目重播成為「必要之惡」。
▲曾有觀眾上網投訴節目重播太高,但有線電視系統回覆「自己也是受害者」。(圖/取自凱擘有線網站)
長期以來,有線電視消費者支付收視費,卻經常收看重播節目,包括消基會、廣電學者研究,均質疑該現象對消費者不公平,主管機關甚至將重播列為營運評鑑、換照的重要項目。
關尚仁(左圖/ETtoday新聞雲資料照片)分析近年來節目重播的思維與功能,不外乎:(1)攤提節目製播或購入成本,(2)擴大收視觀眾或市場涵蓋,(3)在前兩項前提下,增加廣告業務營收,(4)滿足特定定目標觀眾的喜好,(5)降低營運成本,(6)播爛市場口味,(7)填充時段空缺。
但電視媒體不管是產製節目或購買節目,都必須投入大量成本,節目成品更要面對嚴峻的觀眾收視與廣告市場考驗,在頻道數量過多而造成微量收視的環境,不要侈談獲利能力,能達到收支平衡就已經不錯。因此,節目必須透過重播來攤提成本,進而擴大收視觀眾或市場涵蓋,達到增加廣告業務營收的最終目的。
若是優質節目一再重播,其實對某些觀眾來說,也是積極服務其視聽權益,在關尚仁的一篇專論中就指出,某些觀眾對某些題材的確存在高度喜好,將一再重覆收視視為一種溫故而知新的享受,這種情結從許多影迷可以在短時間內一再花錢買票進電影院看同一部電影可以証明。
不過社會大眾及主管機關會對節目重播產生負面認知,很多時候是因為電視台在面對嚴峻市場競爭或專業能力不足,形成一種保守策略,不敢投資製作節目或購買節目,以致淪入重播過度的惡性循環。
至於重播的好或壞該如何去定義?關尚仁認為,過去因為「重播」過於概念取向,不能依實際情境提出一個合理的計算基礎,各方只依自己的認知去發明數字,計較重播率變得毫無成效,他建議應積極看待新播及首播之節目,而不是陷於重播率的數字迷思。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