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許多父母把3C產品當成褓姆,取代了與孩子相處的時間,然而孩童在學齡前是教養學習、情緒、人格發展等的關鍵時期,親子專家鼓勵父母應花時間多陪伴孩子,像是安排親子共讀或透過音樂與律動等增進親子間的互動與默契。
▲家長可以陪小朋友跟著兒童節目中的哥哥姐姐一起唱唱跳跳,增加親子間的互動與感情。(影片/取自YouTube,若遭移除,請見諒)
對沒有經驗的父母來說,與孩子的親密接觸若有「技巧」的陪伴,不僅能提升親子間的情感,彼此也能一同成長。親子專家建議,家長與孩子之間可嚐試培養親子共讀的習慣,每天安排一個固定時間,陪著小朋友一起看圖書、讀繪本,除了能為雙方帶來話題共同討論,從閱讀建立親子關係外,在大人的引導下,也能讓孩子從小養成主動閱讀,有助於日後的學習。
親子共讀並非做功課,父母應把主導權交給孩子,以協助、帶領的角色讓他們體驗到閱讀的樂趣。此外,要將共讀變成一個制約行為,在安排上也有訣竅,包括選好時間、地點以及用固定的開場與結束。值得注意的是,共讀的時間須避開孩子容易分心的時刻,例如剛放學還很亢奮時、最喜歡的卡通時段等。
另外,音樂與律動也是培養親子情感的方法之一。家長可以不同肢體動作搭配各種活潑的音樂旋律,帶著小朋友一起唱唱跳跳,藉此增加親子間的互動,另一方面,則是可訓練孩子身體的協調能力與平衡能力。而在歡樂的律動下,家長可適時給予鼓勵,增加孩子的學習自信。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