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台博館鎮館之寶藍地黃虎旗,長、寬各為305、283公分,歷經15月修復,發現黃虎旗背面,另有一隻幾乎對稱的老虎,不同的是,背面老虎眼睛瞳孔為彎月形,正面為圓形,且正反面老虎身上條紋疏密不一,背面較寬,看來有較胖的錯覺,而日夜間瞳孔不同形狀,暗藏日夜守護或陰陽兩元的寓意。
▼台灣博物館典藏「黃虎旗」發現正反都有虎。(圖/翻攝台灣博物館官網)
895年「馬關條約」,台、澎及附屬島嶼割讓給日本,台灣士紳陷入恐慌與不滿,抗日情緒高漲成立台灣民主國,製「藍地黃虎旗」為國旗。
根據1909的「日日新報」記載,台灣總督府博物館(台博館前身)獲得宮內省允許,委請畫家高橋雲亭依原件摹製一幅摹本以作陳列用,並且還把原本缺損的部分都一併完整呈現,雖然台博館現藏黃虎旗為摹本,但在現今原旗下落不明的情況下,這幅黃虎旗很有可能為現存唯一、且形象上最接近原旗的黃虎旗。
這2隻老虎正反兩面的外型輪廓雖然相對應,但是些許身上條紋的疏密度,以及雲朵的紋飾不盡相同,最特別的是正面的老虎瞳孔呈圓形,而背面的老虎瞳孔則為彎月形,寫實地描繪出貓科動物在白日與夜間不同的瞳孔形狀,極富趣味,或許也暗藏著某種日夜、或陰陽二元對立的寓意。
台博館表示,黃虎旗花新台幣488萬元、15個月修復,這次除了展出修復後的雙老虎旗樣貌,同時也展出1953年畫家林玉山複製台博館藏的黃虎旗版本,林玉山不僅將缺損的部分補起,也依推想將旗幟的背景填滿為原本的藍色。
「黃虎旗再現─台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修護成果展」15日起展至2013年4月21日,基於保護百年織品考量,黃虎旗將限期展示3個月至2013年3月17日。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