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賽克
我相信,《步步驚心》與《後宮甄嬛傳》的觀眾,大部分是重叠的。因為兩者都是描述女性同胞在情非得己環境之下的生存之道。重要的是,兩者都有一定的水準與口碑。
不過,兩齣戲的風格/內涵相差甚大,喜歡其一,不見得喜歡其二。個人認為,前者《步步驚心》是拍給還會作夢的「青女子」看的﹔後者是拍給夢醒之後的「熟女子」看的。
《步步驚心》作者桐華今年32歲,比《後宮甄嬛傳》的作者流瀲紫(28歲)還年長 一點,卻擁有一顆較年輕的心。《步步驚心》除了有「超時空要愛」這種較摩登的「穿越」元素之外,寫作風格也比較有青春氣息、浪漫唯美。
她筆下的女主角馬爾泰若曦(這個名字的靈感,可能來自德國詩人里爾克的散文集《馬爾泰手記》),承襲瓊瑤作品裡的女主角特質:(幾乎)所有男主角都瘋狂愛上女主角。說得更露骨一點,馬爾泰若曦是一個「瓊瑤版的韋小寶」(康熙朝廷上下,人人都愛韋小寶)。
相對的,《後宮甄嬛傳》是一部心態早熟女子的作品:認命、世故、陰沈。甄嬛處於一個高度競爭的社會,跟一大群妃嬪去爭奪一個皇帝的寵愛。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為此,受了重大刺激的甄嬛被迫改變自己。
兩齣戲都是以女主角好幾次的重大決定作為故事發展主軸。不過,兩人的抉擇風格卻是南轅北轍。以風格論,馬爾泰若曦或許是出身「現代人」的關係,她一貫作風是主動的(包括向四爺表白)、有原則、有堅持。整部戲的發展,都是以她幾次重大「拒絕事件」來主導的,所以稱她為「拒絕姐」。例如她拒絕八爺的愛(除非他願意放棄爭奪王位)、拒絕康熙的賜婚;拒絕繼續待在紫禁城等。
相對的,《甄嬛傳》則是以女主角她幾次重大的「不拒絕事件」來舖陳和推動整齣戲,所以可稱為「不拒絕姐」。例如她不拒絕入宮(儘管她並不喜歡)、不拒絕上雍正的床(儘管她曾經裝病)。甚至儘管曾經遭逢敵人迫害,她也不拒絕跟敵人和解﹔甚至招降納叛,以退為進,以達成最後鬥爭勝利的目的。在唯一一次重大拒絕雍正後,接著又接受了他的弟弟果郡王。然後為了替果郡王報仇,她又跟雍正重修舊好….。
儘管兩齣戲都是描密寫女主角跟命運搏鬥的故事,但以時代思想來判別,「拒絕姐」馬爾泰若曦與「不拒絕姐」甄嬛剛好是現代/封建思想的兩端。前者鼓勵女性同胞要獨立自主, 不要「以男人的世界為自己的世界」。有進步,開明的思想。後者的心態則傾向封建、保守。
為求目的,甄嬛在父權世界中處處以「順從/討好皇上(男人)為最高指導原則」(其實她大可以改名為甄三順)。 為了報仇, 她打破自己的所有原則、讓自己變來變去、甚至不惜「與敵人共枕」,落入自己憎厭的「 以色事人」的終極命運,最終還是要靠皇權(男權) 來報仇。
雖然說,古代題材的戲有其時代背景的局限性,但戲是拍給現代人看的,不宜把那些封建思想合理化,或是通篇充斥著向男權諛媚、奉承的話 (例如:女人最重要的是自得到皇上(男人)的恩寵:女人不聰明,更可愛等),因為看多了是會把人洗腦的。《後宮甄嬛傳》的故事的舖陳不俗,遺憾的是,卻少了些啟發、批判。
‧作者馬賽克,媒體人。本文版權為作者所有,請勿隨意轉載。ET論壇歡迎網友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