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文萱/採訪報導
雲林出身的民進黨立委劉建國,對於咖啡十分有研究,甚至一有空檔就會自己煮咖啡品嚐,不過他也說,本身太多事情要忙,所以能煮咖啡的機會就比較少。「煮咖啡還是要專心煮」,如果忙碌而隨便煮煮,或是在煮咖啡時卻想東想西,咖啡的品質「就不好了」。
◄民進黨立委劉建國自己親手煮咖啡,器具樣樣齊全。(圖/記者王文萱攝)
「有時候,煮咖啡也是一種緩和情緒。」劉建國說,他在煮咖啡時,看著火侯、看著水滾盪,甚至自己磨咖啡豆,再加入咖啡粉,最後慢慢看著咖啡豆的脂肪溶於水,從這些煮咖啡的過程中細細體會,也是一種沉澱心靈的方法。他也說,有些人講究「熱火幾秒、小火幾秒」,但他沒有精確細算,一切憑以往經驗拿捏。
劉建國自16、17歲便開始接觸咖啡。當時他在暑期打工,由吧檯師傅、廚房師傅教導,先學煮一般咖啡豆,像是藍山、摩卡及綜合豆等,或是以滴漏式煮冰咖啡,「有點和悶的道理一樣」,不過當時都是在很短時間內學習;現在則已到達一個階段,對於煮咖啡就比較「能夠直接掌握」,煮咖啡的時間拿捏,能掌握自如。
「其實喝咖啡和喝茶葉,道理差沒多少。」劉建國說,雖然一般人喝咖啡都會加奶精或加糖,但他認為「加糖很奇怪」,而加奶精,也不曉得咖啡「原味怎麼樣」,甚至會「將咖啡的味道吸掉」,蓋過咖啡味道;而現在也越來越多人喝原味咖啡,一般喝咖啡應該就要喝原味,「才能了解到咖啡品種、烘焙技術以及地方產業的特色。」
獨愛黑咖啡的劉建國也坦承,他其實很少喝外面販賣的咖啡,凡是「機器沖泡」就絕對不喝。因為自己煮過咖啡後,他便發覺仍有差別,「咖啡用煮的,與機器沖泡的,就真的不一樣」,因為機器是固定的,「我們在煮咖啡時,要控制火侯,就要有一定的經驗在裡面。」
手拿著阿里山與古坑咖啡豆,劉建國也親自介紹,咖啡豆香味雖然相似,但仍有其不同。他也相當推廣台灣咖啡豆,像是雲林古坑咖啡、嘉義阿里山咖啡、花蓮公主咖啡、台南東山咖啡及南投鹿谷咖啡等。而越高海拔,受汙染的程度就越低,所以「基本上越高海拔的咖啡,會比較好」,但是再好的咖啡,也要有一定的SOP製作流程,「還是不能出差錯,必須保持原味。」
劉建國說:「台灣的咖啡已經有一段歷史,只是一直沒有人去發揚光大。」他認為,台灣人韌性強又積極,很多事情還是靠民間自己的力量,將咖啡產業發展得有聲有色,「台灣人有一種信念,就像五穀雜糧一樣,不會隨便浪費、隨便丟棄。」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