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溝通」? 陳為廷要的不只是跟教育部溝通而已

文/尤菊芳

這篇文章醞釀很久,直到事件冷卻後才發表,希望這樣不會受到事件情緒的影響,而無法專注談所謂的「溝通」問題。

關於陳為廷怒罵教育部長的事,各界都有很多討論,辜不論維持一定禮貌在這個事件中到底重不重要,但各家報導都指出學生指控教育部「未能聆聽學生的訴求」或「沒有和學生好好溝通」。


▲圖/東森新聞提供。

甚麼是「溝通」?是不是就是communicate?英文字典中communicate的第一個定義多半是to convey knowledge of or information(傳達知識或訊息)或to make information known(使訊息被知道)。如果找communication的解釋,可能會有exchange of information(訊息交換)或長一點的a process by which information is exchanged between individuals through a common system of symbols, signs, or behavior(一個訊息透過共通的象徵、符號或行為在不同個體交換的過程,這真的是很爛的中文,拆解一下的結果是兩個重點:第一,communication是訊息在交換的過程;第二,不同個體間有共通的象徵、符號或行為可為工具)。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懷疑過「溝通」可能是個現代才有的新詞?感覺起來滿洋化的。我去查了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根據該辭典所載,左傳中就有;「秋,吳城邗溝通江、淮」意為「開通水路」。在古時,溝通就是開一條「溝渠」讓兩條河的水流互「通」。原來「溝通」一詞不僅不是外來語,還是個有典故的老詞。當然,這本字典上也列出了「溝通」的第二個解釋「彼此間意見的交流,或訊息的傳遞」。

記得以前研究所教授在教communication的概念時說:先要有「溝」才能談「通」。她所謂的「溝」,指的是訊息不通的「鴻溝」(information gap),意思是一方有另一方不知道的訊息,或雙方都有對方不知道的訊息。然後,「通」是把訊息透過某種共通的方式(口語、文字、比手畫腳或甚至眉來眼去),傳達給不知道的一方。

看起來,我們老祖宗講的「溝通」是為了要「通」,所以挖個「溝」(溝渠、水道)。而英文的communicate/communication是強調因為先有「溝」(鴻溝),才能去談「通不通」的問題。不過不論是「通」的企圖先出現、還是「溝」的概念先發生,反正後來都「通」了。所以呢,溝通就是「報給恁知」(台語發音)。譬如在媽祖出巡的時候,報馬仔沿途敲鑼,讓信眾知道進香隊伍即將抵達,亦順便提醒民眾,應擺設香案,迎接媽祖的到來。順道一提,關於「報馬仔」的由來,有一說它是古代縣衙裡的一個小官,很像是傳遞訊息的傳令兵之類的;另一說是它原來被稱為「探馬仔」,原為軍隊中刺探軍情回報的「探子」。不論何者為真,我們把「報馬仔」跟八卦爆料連在一起,其實是汙名化了這個公務人員的頭銜。(咦!公務人員的新解好像就是貶抑詞,不是嗎?)

後來我唸完研究所,在東海教授「英語教學」課程,每次都會仔細解釋最夯的「溝通式教學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當講解完「溝」與「通」的概念以後,總會順道問一問學生與父母之間的溝通狀況如何。原先以為新一代的孩子們與父母間的溝通管道通暢無比,但令我十分訝異的是:認為與父母「溝通良好」的學生寥寥無幾。因此我更進一步問為何會如此。

有一個學生說:「因為家裡的一樓開卡拉OK店,晚上總吵到凌晨兩三點,常常會被點唱的歌我都聽過幾百遍,只要樓下音樂一響起,我腦中的伴唱機就同時打開跟著播,一方面嚴重影響讀書時的專注,同時也影響睡眠品質。所以到了高二下的時候,我想搬到學校附近去住,以便專心準備考試。我跟爸媽溝通,他們說我從小到大都在這樣的環境讀書、睡覺,不可能到了高二突然就被吵得不能讀書也睡不著。他們一口咬定我說謊,嫌家裡吵是因為我想出去跟男生鬼混。我氣得一兩個禮拜不跟他們講話。」

我們來分析這個情境中的「溝」與「通」問題。

  孩子 父母
談話前 (一) 知道自己想要搬出去
(二) 知道自己為何想要搬出去
(一) 一開始不知道為何孩子要搬出去
談話中(一) 說出想要搬出去
說出為何想要搬出去

(三) 不知道父母是否反對
父母知悉孩子的意圖及其理由
(二) 知道自己反對
表示反對
談話中(二) 知悉父母反對
(四) 不知道反對的理由是什麼
(三) 知道自己反對的理由
告知反對的理由
談話中(三) 知悉父母反對的理由  

這個學生和他的父母間真的沒有好好溝通嗎?在我看來,他們「溝通」得很好。「你不知的我報你知」、「我不知的你報我知」,這符合溝通完成的定義。如果大家不相信我所說的,可以去Wiki上查communication,會看到以下這段話:The communication process is complete once the receiver has understood the message of the sender. 意思是:一旦訊息接受者已經理解訊息發送者的意思,溝通的過程就完成了。也就是說,上例中的每一個「知悉」都是一個成功的溝通。

但是為什麼我的學生會覺得跟父母「無法溝通」呢?其實,她要的是父母的同意、她要的是達成共識(相信她說的理由),並且產生行為改變(讓她暫時搬出去住)。換句話說,學生和父母間訊息互換良好,但是沒有進一步的共識。我的學生不知道訊息抵達以後,對方是否採納其實不關「溝通」(訊息交換本身)的事!

現在可以把話題拉回陳為廷事件,其實那一群學生抱怨的不只是教育部「未能聆聽學生的訴求」或「沒有和學生好好溝通」,他們要的更多!但是,他們知不知道他們的訴求是什麼,到底想改變什麼?或者,他們知不知道,他們所謂的訴求,根本不是他們批判的這一小撮人可以解決的?

溝通可以解決歧見嗎?如果事情只要「你知我知」就夠了,溝通的確可以解決問題。溝通是達成共識和產生改變的必要手段。不過別忘了,「溝通」只是起點而已,接下來到底要什麼,那一群在淒風苦雨中堅持不撤離的學生想清楚了嗎?或者,他們的熱情、他們的衝勁其實被政客操弄了,全都變成了奪權的砲灰?當學生散去,政客還在爭取學生們為他們力拼的理想嗎?

●作者尤菊芳,目前任教於東海大學外文系。目前為《ETtoday新聞雲》合作名家。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名家熱門新聞

愛劈腿?圖解6大「感情線」手相

夢到貓咪代表什麼意思呢?

常見的狗狗犬種介紹

《庶務二課》超級美腿發電機

7道超下飯的絞肉料理

小生:3招判斷男人對妳超有意思

岡本真夜《Alone》

用生命感動 游鴻池校長良心辦學

跟著雨果的悲慘世界遊巴黎2

阿榮/按鍵精靈 - 電腦自動化

奈奈:對付大男人主義的另一半

米米CLUB 米米戰爭勃發

甜美爵士女歌手 竟是高收入藥師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