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波拉病毒現身亞洲! 果蝠帶抗體 專家呼籲防爆發

2013年01月30日 11:37

▲電子顯微鏡下的伊波拉病毒。(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曾在非洲大爆發的恐怖伊波拉病毒現身亞洲!科學家首度在孟加拉棲息的果蝠中,發現可能帶有高致命「薩伊爾伊波拉病毒」(Zaire Ebola)的證據,顯示病毒分佈範圍可能遠較以往所知廣闊,有可能出現疫情爆發,建議加強防範。

這項本月在《新興傳染疾病》期刊發表的研究,針對疑與孟加拉爆發致命尼帕病毒(Nipah)有關的果蝠。專家於孟加拉4地區,利用蝙蝠喜愛棲息洞穴的特性,在廢棄房屋外裝上霧網,誘捕了276隻蝙蝠,並抽取其血液、唾液、尿液及糞便樣本測試。

其中5隻棕果蝠(學名Rousettus leschenaultia)的樣本測試中,對致命率達9成的「薩伊爾伊波拉病毒」抗體呈陽性反應,說明這些果蝠可能帶有病毒。由於樣本中未有發現任何病毒,專家未能作基因排序,比對該病毒與在非洲爆發的伊波拉病毒的吻合程度。

薩伊爾伊波拉致命率九成

帶領研究的奧利瓦爾(Kevin Olival)指出,雖然非洲、印度與中國一帶均有品種相近的果蝠,但牠們的棲息地域並無重疊,亦不會遠距離遷徙,因此果蝠身上帶有的病毒,可能並非從非洲傳播而來,而是一直存在於當地果蝠中。

之前菲律賓及西班牙亦曾發現伊波拉病毒的部分類型,但這次疑似發現的病毒,跟「薩伊爾伊波拉病毒」最接近。他表示,伊波拉病毒存在並不一定代表會出現爆發,但亦不能排除,建議農民收集棕櫚樹汁時將容器蓋好,以防帶有病毒的果蝠採食,令樹汁受污染。

伊波拉病毒為人畜共通病毒,沒有疫苗預防,可導致出血熱、器官衰竭甚至死亡。人類最初是因為食用猩猩屍體後受感染而爆發伊波拉病毒,讓猩猩一度被認為是病毒源頭,但之後研究認為蝙蝠是該病毒的原宿主,人類及猩猩可能因接觸帶病蝙蝠唾液或糞便所污染的物件而受感染。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