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非池中藝術網
你相信,在文化藝術資產豐富的法國,仍有接近五成的民眾沒有去過美術館嗎? 1789年法國大革命過後,羅浮宮成為公共博物館,藝術從此向平民敞開大門。然而,時至今日,美術館對人們來說始終存在著一道難以”僭越”的高牆。 為了讓民眾能更接近藝術文化,巴黎各大美術館化被動為主動,將藝術氣息帶往意想不到的地方。
2011年底起,”行動龐畢度中心”正式展開。巴黎北部地區的職業學校、禮堂、商業中心,陸續展出數件龐畢度中心的作品。今年一月,館藏也首次在看守所展出。每次活動皆有藝術家本人參與,交流效果顯著。居民們不僅深受作品感動,也樂於向藝術家提問。以塗鴉風格見長的法國當代藝術家Robert Combas就在現場作畫,觀眾甚至要求他簽名,如同搖滾明星一般。
館長Alain Seban強調:「兩個法國人中就有一個從未去過美術館。為了讓美術館迎向這些群眾,儘管在非美術館的場地,也要展示原作!」行動美術館讓郊區居民不需要到首都就能親見大師之作。
除了龐畢度中心,巴黎其他美術館也不落人後。羅浮宮讓藝術複製品在幼稚園或監獄中展出;布朗利碼頭美術館也執行這樣「翻牆」的行動,將作品移動到青少年白血病患者的醫療中心。館長Stéphane Martin表示:「我們的想法,就是走出美術館,顯示藝術是非常親民的。」
儘管已是文化大國,法國仍舊不遺餘力進行藝術推廣。台灣的藝術欣賞與教育明顯與生活脫節,調查顯示青少年中甚至有七成四不識台灣藝術家。文化部應該更努力拉近民眾和藝術的距離,不只借鏡國外經驗,也要真正落實。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