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北京民眾近日再度遭遇「十面霾伏」,造成霧霾天氣的「元兇」之一PM2.5(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現在已為大家所知,而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決定為PM2.5定一個規範的中文名。對此,網友大多認為,名字不是重點,問題在趕快治理;也有人笑稱,取名娛樂一點,可以叫「塵慣吸」。
《長江日報》引述委員會副主任劉青指出,前陣子長時間大範圍的霧霾污染,讓民眾深刻認識到PM2.5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危害,但時至今日,PM2.5還沒有統一的中文名稱,大多數情況是直接用PM2.5來表示,即使如此,數字2.5也有平行、小寫和PM-2.5的不同書寫形式。PM2.5中文名的不統一,給科學研究和民眾交流帶來困擾,因此,委員會決定為這個熱門詞語起個規範的中文名稱。
命名會上,氣象專家、語言專家、環境專家等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有專家提出了「細飄塵」、「煙塵」等用語,希望能用通俗詞匯為PM2.5命名,但由於定義不夠精準,紛紛被否決。最終,專家對「細顆粒物」有普遍傾向,經程式確定後再正式發佈。
▼北京民眾遭遇十面霾伏,出門都必須戴口罩。(圖/新華網)
事實上,在正式公布「細顆粒物」之前,委員會在有關媒體上刊登專家建議,廣泛徵求社會各界意見。相關話題迅速引發討論,網友大多認為名字不是重點,問題是在趕快治理,諷刺點可叫「毒霧」、「紅塵」,也可以叫「餵人民服霧」。
還有網友笑稱,「嚴肅點就叫『公霧源』,高端點就叫『京塵』,霸氣點就叫『塵疾思汗』,樂觀點就叫『塵世美』,娛樂點就叫『塵慣吸』。」
據悉,深受霧霾之苦的北京,28日又出現沙塵暴,兩種空污加乘影響,讓可吸入顆粒濃度達到1000微克/立方米,是歐盟標準的20倍。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