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的海軍艦隊航向大洋。(圖/取自大陸網站)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教授、軍事評論員戴旭1日在新華網-國際先驅導報發表一篇《中國不會接受釣魚島戰敗真打日本必求和》評論指出,中日之間如果爆發釣魚島戰爭,會是國家對國家,中國絕不可能接受釣島戰敗的結局,而是以大戰的部署,進行局部戰爭;以局部戰爭的準備,應對零星衝突,鬥爭進行到底,直至勝利。
台灣稱為「釣魚台」,中國名為「釣魚島」,日方稱作「尖閣列島」,戴旭指出,由日本挑起的釣魚島危機,中日外交對峙已有時日,日本的狡詐多變展露無遺,說明日本此次挑起釣魚島危機不是一時衝動的短期行為,中國試圖通過告誡的言行勸日本回心轉意的做法很難奏效,應該丟掉「友好」幻想面對現實,把維護國權、捍衛地區和平當成最高利益。
戴旭指出,這一次的釣魚島危機,最值得國人警醒的,就是暴露了日本的對華戰略真面目。(右:蘇30戰機準備起飛。圖/解放軍報)
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到二戰結束期間的國家發展,主要是靠吞噬中國的鮮血和肢體長肥的,甲午戰爭一役日本從中國敲詐的金錢就相當於日本財政收入的7倍。日本從1872年吞併琉球一直到1945年戰敗,70多年中都是日本在主動地獵殺宰割中國,但日本卻沒有遭受過中國致命性的打擊。它也攻擊過蘇(俄)和美國,但沒撈到什麼好處,反而被蘇聯和美國狠狠痛擊,所以它牢牢地記住了蘇(俄)、美是兇猛的熊、獅,不能招惹;而中國卻如同一頭牛一樣,要麼是步步退讓,要麼只是和善的道德說教和天真的和平誠意。所以,只要一有機會,日本就會趁機向中國索取好處。
自二戰結束以來,日本一直隨著美國的戰略鼓點起舞。美國以中國為潛在對手,日本就做急先鋒。美國與中國建交,日本也跑在前頭,生怕被美國和中國聯合邊緣化。上世紀70年代初,日本由於搶在美國之前與中國建交,獲得了豐厚的報償——被免除天文數字般的戰爭賠款。進入21世紀後的今天,日本看到美國在冷戰中壓倒了蘇聯,又看到美國在近二十年的戰爭中基本上征服了中東地區,就認為美國正在進行的以圍堵中國為重點的戰略東移,也能夠重演當年美國對蘇聯的故事,從而急於從中分得一杯羹。
戴旭指出,伴隨著美國戰略重心東移和空海一體戰的啟動,日本又啟動了其內心吞噬弱者的快感記憶,它想借助美國的力量,夢想重現明治維新以來入侵中國的榮光時刻。故而,日本轉而扮演圍堵中國的急先鋒,想從美國手上分到它在二戰中失去的利益——琉球群島、釣魚島、臺灣,以及更多有形無形的地區霸業資產。這就是日本突然強力引爆釣魚島危機的根本動因。
戴旭認為,中國對日本首先要確立民族整體戰和持久戰的戰略思想。日本既然是在國策層面上堅持與華為敵,就一定不會在短期內改弦更張,所以,期待日本「糾正當下錯誤,回到正確軌道上來」是不切實際的。日本只會步步為營,繼續朝著惡化中日關係的方向發展。因此,中國必須確立全面、長期對抗的戰略意識,才能阻遏日本右傾的進度。至於日本對中國傷害的程度,以及日本是否會停下反華的步伐,則完全取決於中國反制的方法和力度。
在具體反制日本的策略層面,戴旭認為有輿論戰、經濟戰和軍事戰三種選擇。以輿論戰為表,以經濟戰為裡,以軍事戰為備,三戰聯發,立體合力,最後達成國家心理戰層面的勝利。(左:中國軍事專家認為,解放軍應出動蘇-30巡邏。(圖/翻拍自人民網)
當前應對日大打國際輿論戰。輿論戰,中國具有壓倒性的優勢。釣魚島問題的淵源固然在晚清,但國際法理的參證卻緊連著二戰。釣魚島危機揭開的正是二戰的蓋子,其本質是日本和美國違反《波茨坦公告》和《開羅宣言》的國際法問題。中國是二戰戰勝國,又是前述公告、宣言的重要參與者和當事國,理應以此為由頭,在國際所有場合,放大這一話題。中國可以向國際法庭起訴美、日違反國際法問題。在釣魚島危機問題上,美國是主謀,日本是主犯,國際法面前,國與國平等。傷口在中國身上,中國不能長期捂著自己疼,要讓全世界都知道誰是兇手。先不管國際法庭會如何宣判,至少,國際輿論會有一定的公論。
此外,不斷有有識之士提出和俄羅斯、韓國聯合抗日的問題。戴旭認為,還可以在扞衛人類和平的共識下,和歐美乃至日本主持正義的人士,結成更廣泛的統一戰線。中國海外華僑有五千萬,他們大都深愛著祖國,並且擁有著巨大的資源。這是中國進行國際輿論戰的主力軍之一。
由於日本經常採取不可理喻、難以預測、十分固執的冒險做法,中國還必須隨時做好軍事準備,一旦遇到日本挑釁升級,中國就應該在判明性質和後果的情況下,果斷實施自衛還擊或者預防性打擊。(左:解放軍的海軍艦隊。圖/取自大陸網站)
釣魚島危機爆發以來,美、俄都有軍事專家推演中日釣魚島發展戰爭的情況,多以中方不利為最後結論。這是忽略中日釣魚島爭端背後國家整體戰略對抗實質的結果。中日之間如果爆發釣魚島戰爭,絕不會是平臺對平臺,也不會是系統對系統,而是國家對國家。中國絕不可能接受釣魚島戰敗的結局,而中國有著不止一張的最後摳底的王牌,日本卻沒有。中國可以以大戰的部署,進行局部戰爭;以局部戰爭的準備,應對零星衝突。
最大的可能是,當中國擺開了為扞衛神聖領土不惜全面大戰的決心和意志,而一貫欺軟怕硬的日本會換另一種「和平」姿態。二戰前後的無數事實表明,在毀滅性的結局面前,它也是會恐懼、會求饒的。但中國不能被日本的緩兵之計所迷惑,意志要堅決。
戴旭說,老一輩革命家給我們留下了有理、有利、有節的戰略指導,今天我們仍可以用於對付日本。中日之爭、中美之爭都是百年之爭,要有長遠眼光和寬闊胸襟。且日、美都是十分強悍的老牌戰略對手。中日雖然從友好轉向敵對,但這是一個長期的戰略博弈的過程,距離雙方全面決戰特別是軍事對決,時日尚遠。中國的終極武器會讓日本望洋興嘆,而中國整體的技術和工業形態又不足以讓日本心服口服。除了隨時準備全面威懾、局部痛擊日本軍事挑釁之外,中國仍應以發展自身真實實力為要務。
~~評論全文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