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錯誤常識 愛美不成反「礙」美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使用保養品的目的是想讓膚質更好,但如果你聽來的、看來的保養常識是錯誤的,不但沒有辦法達到美膚效果,還可能愛美不成反「礙」美。

用了保養品起紅疹,業者跟你說這是「肌膚排毒反應」,你就相信了嗎?選購產品必買「無添加」,感覺很安心?無添加到底沒有添加什麼?BB霜產品說明天花亂墜,美白、保濕、抗老一應俱全,當真可以一瓶抵數瓶?指甲軟軟的、容易斷裂,是鈣質不夠,用硬甲油可以補鈣?先搞清楚當中的玄機,才能聰明消費。

Q1
「肌膚排毒」很正常?

你有過擦保養品時,發生泛紅起疹子、發熱發癢、長栗疹膿皰的經驗嗎?詢問化妝品業者,往往會以「好轉反應」、「肌膚排毒反應」來安撫消費者,保養品能排什麼「毒」?完全沒有科學實證,其實,這些症狀往往是接觸性的刺激反應。

如果你追求的是所有保養品品項一應俱全的「全套保養」,洗完臉後化妝水、精華液、乳液、眼霜、滋養霜…樣樣都來,臉上至少堆疊了數十種以上的成分,成分越多,防腐劑的風險就越高。想要避免這類接觸性皮膚炎,請先修正追求全套保養、珍貴複雜的保養成分這樣的觀念,回到「基本需求」來考量,減瓶、減量,也會減少接觸性過敏的機率。

Q2
無添加保養品最安全?

現代人對「無添加」保養品也很厚愛,簡直把無添加跟安全性畫上等號,想要避免這樣的迷思,得先了解「無添加」到底是沒有添加什麼?「無添加」起源自日本化妝品管理部門厚生省,表訂了當時認為容易引起人體過敏的一○二種成分,一九六○年代日本《藥事法》規定,未含有這這一○二種成分者,可標示產品為「無添加」化妝品。

問題是,時至今日,大家更熱烈討論的酒精、甲醛類防腐劑、塑化劑、螢光劑……等添加物並不在這一○二種表定成分中,不能把無添加跟安全無敏無刺激性畫上等號。另外,「無添加」在台灣屬於可以使用的廣告用語,並沒有官方定義或是民間認證的支持,要不要跟風「無添加保養品」?相信心中會有答案。

Q3
BB霜可以替代保養品?

標榜粉底、防曬、保濕、美白、抗老…一瓶數用的BB霜在台灣銷售的相當火熱,如果只看包裝與廣告文案使用產品,經常會花了冤枉錢還收不到好效果。以美白來說,目前法規已經鬆綁,不用特別申請「美白」功能的標示,只要有添加衛生署曾經核可的美白成分,就能訴求有美白效果,而擦上去的效果大不大,原本就是化妝品的合理功效。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本期【魅麗雜誌 66期/ 3月號】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消費熱門新聞

漢堡王2大限時優惠迎戰雙12

必勝客「雙12狂歡優惠」一次看

雞塊買1送1!肯德基超殺雙12開跑

超商咖啡、焦糖奶茶「買1送1」!

日本麥當勞福袋 漢堡燈可愛爆擊

頂呱呱新聯名推「花雕雞呱呱包」

foodpanda「12月優惠碼」懶人包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