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遠見雜誌
就在本期快出刊前,整個台灣社會的討論焦點,剛巧聚焦到兩個教育現場。
一個是即將於明年上路的12年國教,明年畢業的九年級生,將如何升高中,至今只剩14個月,但升學方法仍爭議不斷。
尤其是屬於基北考區的雙北市與基隆市學生們,明年將採用類PISA考試方式,至今沒有教材、沒有例題,讓老師、學生,無從教起,也無從準備起,陷入焦慮中。
第二個焦點則是世界麵包冠軍吳寶春,只有國中學歷,想在台灣念有碩士文憑的EMBA,儘管許多熱心人士奔走幫忙,卻還是礙於教育部法規,無法讓熱愛讀書的他入學。結果新加坡大學有興趣招收,讓馬英九總統下令留人。
這兩個教育現場,一個在中學,一個在高教,都暴露了台灣教育現場的傲慢與偏見。
近年來,每天媒體不知道報導過多少次,也有許多專家寫文章建言,反映家長與學生對於類PISA考試的憂慮。許多理性主張均認同,PISA考試真的很好,可以讓台灣教育擺脫填鴨式教學,但因為台灣根本還沒有PISA的教材、教法與考試例題,為什麼不能緩一緩,試辦推廣後,再全面落實,硬要馬上就落實?
七成以上家長不知道什麼是PISA?
就在3月23日,又有一群焦慮的家長們在台北市舉辦類PISA公聽會。現場有家長說,孩子壓力大到想自殺。是否說得太誇張了,不在這裡討論。但我注意到的是,當天沒有台北市教育局官員出席,當記者詢問台北市教育局為何不聽聽家長聲音時,教育局官員說,政策已拍板定案,教育部也核准,不會再做任何變動,因此不必出席公聽會。
到底PISA考試是什麼?
本期《遠見》針對北北基家中有八年級以下家長電話調查,顯示有七成以上的家長不知道什麼是PISA?我偶而碰到家中有小孩在念國中的大學教授或專業經理人,會問問他們,你知道小孩以後用PISA升學嗎?這些精英平常忙於工作,不少人第一個反應是,「什麼是PISA?」當多數家長都搞不清楚狀況,政府卻硬是要推,不得不佩服政府「蠻幹的魄力」。
另外,政府對高等教育管到極致,例如吳寶春事件,反映的只是冰山一角。
本期〈全球飆大學,台灣怎麼追〉專題,報導台灣「大學十八禁」,樣樣都不能做,好像被綁小腳,已讓大學密度幾乎是世界第一的台灣高等教育,在全球高教競爭中喪失競爭力。
近年來,亞洲四小龍中,台灣在GDP成長率、人均GDP兩大指標,都已輸給南韓、香港、新加坡;如今,就連培育人才的高等教育,也敬陪末座。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4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
我們想讓你知道…就在本期快出刊前,整個台灣社會的討論焦點,剛巧聚焦到兩個教育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