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發燒勿忽視 可能川崎病導致

我們想讓你知道…川崎病的發生季節以4月至6月最多,家長要提高警覺!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

台灣川崎病發生率高,且病因未明,事前預防較為困難;醫師指出,川崎病好發於6個月至6歲以下的嬰幼兒,並以4-6月最常見,家長若發現嬰幼兒高燒不退,千萬不要忽視,應立刻就醫診治。

▲幼兒發燒勿忽視 可能為川崎病導致(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花蓮門諾醫院小兒科主任吳俞哖表示,川崎病的症狀包括持續發燒、眼結膜充血、皮膚紅疹或紅斑、四肢末端紅腫、嘴唇紅腫乾裂、舌頭出現草莓舌樣變化、頸部淋巴腺腫大等。不要忽視幼兒發燒紅疹症狀。

川崎病的發生季節以4月至6月最多,好發於6個月至6歲以下的嬰幼兒,從西元1961年由日本小兒科醫師發現後,全世界陸續有不少病例提出,以前台灣每年約有800例的病例報告。

吳俞哖主任指出,一般人常以為冠狀動脈問題只會出現在中老年人身上,但小兒醫學界這20多年來發現,川崎病在嬰幼兒身上引起的冠狀動脈併發症,居小兒後天性心臟病排行的首位。所以,川崎症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如未治療可能導致冠狀動脈擴大,變成動脈瘤,日後可能發生心肌梗塞,甚至死亡。

吳俞哖主任呼籲,猩紅熱的初期症狀與川崎病類似,看診時極有可能誤診,家長應多注意相關症狀,如果察覺幼兒有異狀,應儘速送醫就診,及早就醫及早治療,才能確保安全。

資料來源: www.healthnews.com.tw/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名家熱門新聞

夢到貓咪代表什麼意思呢?

清純女優與赤裸狂花:島田陽子性暴走

愛劈腿?圖解6大「感情線」手相

杜蕾斯女孩小予 拍比基尼照好辣

7道超下飯的絞肉料理

祖靈召喚要找到失散的族人

超市火鍋肉片變出5道美味料理

哪部AV適合首次看A片的初戀女友

帥哥最多的10個國家 美女性票選

顏面崩壞系AV 女優吐舌翻白眼

靈性與生態是引領人類永續的路

能夠自己做的事一點一滴慢慢累積

恭賀 THE ALFEE 出道40周年

「J罩杯魔王」上原保奈美榨乾勇者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