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非池中藝術網
畢業生一決定不走純粹創作的路線,便得面對選擇就業方向的考驗。在許多選擇中,如何做出正確判斷,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老師吳岱融認為,是否「認清自己」、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就變得非常重要,可是「認清自己,卻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此,吳岱融建議道,在做選擇時,「想做什麼,就去做吧」。她說,如果畢業生認為自己很適合創作,就真的去創作;如果認為自己適合策展、藝術行政,「就去做吧」,等到真的走不下去時、認為自己並不適合這個工作時,再去思考要如何調整工作取向,或是轉職到其他行業。
吳岱融說明道,人們對於不同的工作與身分,常擁有一些想像,可是一旦得到這些身分時,卻有時會發覺「怎麼與我想的完全不一樣?」。有人會在期待與現實的落差中微調,或是找到共存的方式,因而在這條路上繼續努力;也有人在歷經嘗試後,確定無法接受這份工作與身分,最後決定離開,繼續尋找更適合的工作。
實際去做、去體驗,然後幾經尋找與嘗試,吳岱融認為,藉由這個過程,才能漸漸認清哪些類型的工作,是真的適合自己。她說,工作能幫助人認清自己,但是學問與知識不行,想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唯有鼓起勇氣進社會去滾、去攪和。
畫廊、策展、學徒、助手…不侷限自己 能走的路很多
藝術相關科系學生畢業後,如果不走純藝術這條路,也可以從事策展、畫廊,以及其他藝術相關工作。「不走純藝術,還有很多路可以走」吳岱融表示,許多工作雖然不是純粹藝術創作,但卻是「必須要有的」,這都是畢業生能走的就業方向。…更多內容請看http://artemperor.tw/focus/190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