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宣寓/花蓮報導
百年前一次戰役後,隱身在阿美族之中的「撒奇萊雅族」,96年正名成功,群聚人口以花蓮市國褔社區最多,為傳承撒奇萊雅文化,花蓮市公所昨天在部落設置入口意象,展現「撒奇萊雅族」的文化底蘊。
在祈福儀式下,花蓮市國褔里撒固兒部落入口意象正式揭牌,原本為奇萊平原最大原住民族的撒奇萊雅族,1805年的加禮苑戰役中幾乎被清兵以火圍攻而滅族,殘存的族人隱姓埋名依附阿美族生存。
花蓮市長田智宣說,向原住民族委員會爭取到500萬元經費設置的銅雕入口意象,清楚呈現撒奇萊族為火神的子民、在火中滅亡,在火中重生,以及隱沒到終於正名的歷史脈絡。
長達30公尺的巨幅入口意象設計包含「發現」、「戰鬥與沉隱」、「覺醒與復興」,百年來撒奇萊雅族的興亡血淚史,深具文化意涵,許多部落耆老、文化工作者也對火神之子的草圖提出許多意見,盼望透過圖像,不僅傳達該族人深遠的文化,也成為花蓮市的觀光地景、地標。
這個入口意象將以金屬材質為主,模型上雕有撒奇萊雅族部落服飾特色、火神傳說以及部落興亡、再復興的歷史,如火焰一般的頭髮迎風飛揚,展現出該族強韌與不畏艱難的民族性。(新聞來源:民眾日報)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