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資料照)
政治中心/台北報導
為了使台灣農業成為年輕化、有活力、高競爭力且所得穩定的樂活農業,行政院長江宜樺19日在政務會談聽取農委會「精緻農業建康卓越方案」報告時表示,農業永續發展攸關國家經濟與民生,政府除了延續精緻農業的推動成果,更要加速將現有的生產型農業轉型為「新價值鏈農業」,藉以活化農村經濟。
面對自由化、氣候變遷與糧食安全課題,農業不能自我侷限於生產型產業,必須進一步跨域整合,建構「新價值鏈農業」,以餐飲、食品加工、旅遊休憩等二級製造業或三級服務業與初級農業結合的創新模式,開拓新商機,結合產業發展推動農村再生,透過布局,輔導建立品牌,加入先進的科技與新元素,活化農村經濟。
江宜樺指出,因應農業多元發展需求,農委會以延伸農業價值鏈概念,合理調整農地利用與管理,維護優良農地,兼顧資源投入及產業經濟效益。並推動「黃金廊道農業新方案」,102至109年率先於雲林、彰化地區做為旗艦示範區,將投資34.2億元,在高鐵沿線地層嚴重下陷地區3公里範圍內,打造「節水、節能」的農業黃金廊道,正是彈性施政及提升農業經營、人、地、水資源效率之具體展現。
江宜樺表示,「自由經濟示範區—農業加值」,利用區內提供具有價格及產量優勢的優質原料、便捷行政作業及業者優質加工等技術,提高產品附加價值;相反的,區內農業加值蓬勃發展也能帶動國內原料的需求性,達到國內生產者與區內農企業雙贏,開創新經營模式與開拓國際市場,這是為我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議 (TPP)營造有利條件。
農委會報告表示,101年期滿的「精緻農業健康卓越方案」,在101年產值達1345億元, 4年內累計進用6萬人次、投資額達113億元。精緻農業重要內涵均已納入「黃金十年-樂活農業」與農業施政計畫落實執行。
農委會進一步表示,因應高度自由化的國際趨勢,已擬定推動結構調整與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施政方案,將依據談判進展與可能發展,逐步調整農業因應對策,讓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後,臺灣農業受到的衝擊減到最低,並以積極作為推動傳統農業轉型為新價值鏈農業,且透過國際貿易達到出口擴張、布局全球的目標。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