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雜誌/向下扎根 適性輔導3階段打造技職新藍圖

撰文/林珮萱

過去的思維太單一,認為學科成績優秀的學生才有前途,技職生被視為二等生。林騰蛟反駁這種思維,強調成功的模式有很多種。學習技職,將來不等於是領低薪的低階勞工。

教育為百年大計,做為全台第一大的縣市,要掌管市內超過300所國小、國中到高中職,可想而知,身為新北市教育局的最高主管會有多忙。

5月21日這天,新北市教育局局長林騰蛟從一大早便行程滿檔。

上午出席國中技藝競賽頒獎典禮、赴議會備詢、主持多場工作會議等,直到傍晚6點過了下班時間,好不容易才抽出空檔接受《遠見》專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的辦公桌面的左右兩側,擺滿成疊的公文和報告資料,桌面前方還貼滿密密麻麻的便條貼,代辦公務不計其數。

儘管奔波一整天,但一談起技職教育,林騰蛟的眼神和語氣之中,仍然充滿無法忽視的熱情。

新北市首任教育局長

2011年新北市正式升格,林騰蛟成為第一任教育局局長。

綜合了過去在教育部技職司服務將近20年的歷練,加上擔任教育部技職司長和台北市教育局副局長等重要職位,來到新北市的這兩年多,林騰蛟努力推動了不少教育政策,皆創全台各縣市之先。

技職教育就是創造讓每個孩子有成功的可能,技職學生只要選定領域、好好下功夫,奮力而為就有成功的機會。

受父親啟發踏入教育界

林騰蛟之所以投身教育界,和父親有很大的關係。他的爸爸林振鳳從前便是台南蚵寮國小的教師,現已退休。

從小成長於臺南北門鄉蚵寮,一個沿海偏僻的小漁村,小學畢業那年,林騰蛟憑著優異成績、拿獎學金進入港明中學就讀。

之後,林騰蛟考上台南一中、高雄工專與屏東師專三所學校,但考量家境,選擇有公費的屏東師專就讀,畢業後被分發至新北市的小學任教。

一心向上的他,邊教書,還報考大學插班轉學考,白天上班,晚上到淡江大學電算系上課。

大學畢業後,通過高考進入行政院環保署擔任職員。當時他再度帶職進修,取得台師大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35歲時,又拿到了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教育博士學位。

技職教育的體制建立與實踐者

若說父親是誘發他對教育事業熱情的關鍵人物,就讀工教所的階段,便是他與技職教育結緣的起點。往後數年內,林騰蛟陸續取得多項公職人員高考資格。

1990年底,進入教育部技職司任專員,陸續接任教育部技職司科長、專門委員等職,參與多年國內技職教育政策制定,及推動技職教育行政業務規劃與執行工作。

回顧過去,他在教育部任職期間,積極暢通技職學生升學機會,推動及策劃五專、四技二專、二技多元入學方案,執行技職學校在校生丙級專案技能檢定,提升證照效用、修訂同等學力規定,推廣證照等同文憑的觀念。

林騰蛟無疑是台灣技職教育體系制度建立與政策執行的重要實踐者之一。

三階段打造新北市技職教育藍圖

2011年,他接任新北市教育局長後,為新北市擘畫的技職教育藍圖,可概分為三大區塊。

首先,以高職階段為基準點,規劃建立「指標性高職」。

林騰蛟舉例,在台北市講到高職,大家都會想到大安高工,因此新北市希望運用類似的概念,未來將重點輔導2~3所指標高職的誕生。

指標高職的意義在於,作為整體新北市職業學校的領頭羊,建立新北市的品牌特色,一旦指標高職步上軌道,便可將成功模式複製到其他學校,建立「高中職旗艦計畫」,要讓校校都有特色。他強調,絕不是要讓高職變為升學至上的明星學校。

此外,也依新北市在地產業需求,設置特色群科,如鶯歌工商便可利用當地悠久的陶瓷生產歷史,發展陶瓷作為特色群科。

向下扎根 輔導國中生認識技職

其次為向下扎根,也就是國中端的職業試探和辦理國中技藝教育。

根據新北市統計,2012年暑假舉辦的暑期國中技藝教育試探育樂營活動,共辦了42梯次、有1146位國中生參與,市府補助了近百萬元經費,給予國中生提早認識技職的機會。

其他像是國中學生技職教育宣導暨參訪體驗活動,也累積多達233場,幾乎走遍市內所有國中,合計接觸到的師生人數近1萬3,000人。

至於針對國三學生所開辦的技藝教育課程,101學年度兩學期,合計約有77所國中、開設超過500班次、破1萬2,000名學生參與,反應踴躍。

今年的國中技藝教育更編列了5,300多萬元的經費,將持續擴大辦理。

向上延伸 搭起和大學、企業互動的橋樑

第三個部分,則是向上延伸,推動與大學端和企業端的產學攜手計畫等。

像瑞芳高工和同樣位在瑞芳的佰龍企業合作,同時結合台北科大的分子系 (昔日的紡織工程系),以發展紡織科技為產學合作重點。

又如位在土城的新北高工,也找上地緣關係相近的鴻海企業,洽談合作機制。

不僅是課程教學納入業界觀點,包含高職生與大學生赴企業實習、甚至畢業後的就業,都是可能涵蓋的範圍。

依照高職需求 明年創設產業班

關於各界討論很熱烈的12年國教,林騰蛟不諱言會有擔憂,因為在12年國教的整體招生入學方法,並沒有為高職的特殊性而做分流設計。

於是新北市在去年搶先全台,提出設產業班的創舉,2014年開始招生。

因應12年國教實行,高中職入學將採免試入學和特色招生兩大塊,新北市產業班的入學,走的則是特色招生模式。

特點是,產業班可以不用考傳統學科筆試,將以術科和書面審查為主。舉例,復興美工可考素描、餐飲類科則可考刀工、折口布、托盤等各種技能。

由於強調動手做的能力,取代紙筆測驗,完全符合技職教育精神,4月份林騰蛟還被教育部邀請作簡報,向其他縣市分享這項創新策略。截至5月底,已有9間學校通過初審。明年8月新學期的開始,新北市產業班將正式上路。

回歸技職本質 強調就業捨升學率

過去的思維太單一,認為學科成績優秀的學生才有前途,技職生被視為二等生。林騰蛟反駁這種思維,強調成功的模式有很多種。

「技職教育就是創造讓每個孩子有成功的可能,」林騰蛟堅定地說,技職學生只是選定領域、好好下功夫,奮力而為就有成功的機會。

學習技職,將來不等於是領低薪的低階勞工。林騰蛟說,像是模具科、鑄造科和冷凍空調科等領域,聽來雖然冷門,但這類大學畢業生進入職場,薪水大多有4萬元以上。

兩年前,剛上任不久,林騰蛟便發函給市內所有高中職,要求學校不能張貼考上某某大學的紅榜單,理由是「不應標榜升學率」。林騰蛟強調,新北市不會將升學率當作評核高職的績效,而是在乎證照數。

對他而言,技職的宗旨是為產業培養人才,辦學成功與否的最重要指標應該是就業表現。因此他認同,應將就業率納入技職學校的評鑑指標。

扭轉觀念 帶國中師生赴高職參訪

不可否認,推動技職教育最困難的地方,還是在於傳統價值觀對技職的誤解。

但林騰蛟相信,社會的認知已漸漸在改變,尤其是近幾年高教快速膨脹,造成高學歷高失業的種種現象,皆是技職教育再興的新契機。

而教育部推出的第二期技職再造方案,規劃200億元的預算提升技職教育之質量。加上來自產業界的聲音,強調要有技術實力的人才,這正是技職學生的優勢。

要扭轉社會對於技職教育的刻板印象,除了讓學生認識技職,老師更是重要的族群。

新北市從去年開始,辦理國中行政人員和老師的技職教育研習暨技專參訪活動。

「如果連他們都不懂,怎麼可能推薦或輔導學生來讀技職?」林騰蛟解釋,受師培制度影響,學校的老師多半非技職體系出身,也沒有產業知識,因此去年才特別推出帶國中老師赴高職和科大參訪的計畫。

以新北高工承辦的經驗為例,全天的研習會議,上午介紹高職各科系的教學內容、帶往實習工廠實地參觀講解,下午前往技專校院,讓國中師長們建立對高職、大學不同階段技職教育的了解。

短短兩個月,已有超過1,000位老師參加,反應踴躍,今年則決定持續擴大辦理,要讓更多老師都有重新認識技職的機會。

去年林騰蛟到鶯歌高職視察,看到校內設備,心情只有『傷心』兩個字。他邊搖頭邊說,以鶯歌高職1997年設校至今不過16年,設備老舊不說,許多教學設備不僅不符產業現況,甚至不堪使用。

隨即撥了2,000~3,000萬元經費,協助鶯歌高職添購器材,其他高職也陸續編列相關預算。

校校均優質 讓學生都能在地就學

致力推動「在地就學」,是林騰蛟最重視的願景之一。

據統計,新北市每年5萬名左右的國中畢業生,在地就學的人數約3萬8000名,其餘的都是外地就學,等於每4名學生就有1名是赴外地求學。他希望未來每個新北市的孩子都能在地就學。

以「社區生」為概念,在新北市已經推動兩年,主張市內高中職保留約四、五成的新生名額,給鄰近國中,落實就近入學的理念。

現在的林騰蛟,即使公務繁忙,每週二晚上他還是會到台北科大,教授有關技職教育和產學合作的課程,希望藉此把經驗傳承下去。

看來只要有益於技職教育,每一項工作林騰蛟都甘之如飴、永遠不嫌累!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技職專刊;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網:www.gvm.com.tw】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