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
1名50歲患者,出現左側頸部腫脹合併吞嚥困難,緊急就醫後,醫師透過頸部斷層檢查發現,患者的左側下頷腺區域深頸部發炎,不但出現濃液,甚至壓迫到呼吸道,經過頸部切開引流合併清創,加上氣切後,才順利恢復健康。
▲頸部腫脹壓迫呼吸道 透過氣切可改善(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患者過去有糖尿病病史,且3年前也發生過深頸部感染,並開刀清創過;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吳宗欣指出,患者起初聽到需要作氣切時,曾面有難色,但最後還是接受手術,且術後傷口恢復良好。
醫師吳宗欣進一步說明,氣切主要是在患者的頸部氣管軟骨中間切開小洞,並置入氣切管,好幫助通氣等,但許多患者聽到氣切,不免都會擔心是否會因為長期插管而造成生命危險;其實,出現短期無法呼吸等現象時,就應接受氣切手術,才能避免咽喉發炎,甚至演變成肺炎等病症。
尤其患者屬於呼吸衰竭、上呼吸道阻塞等需要急救時,就必須仰賴氣管內插管,幫助維持呼吸;吳宗欣提醒,只要了解氣切的目的,且充分與醫師等團隊溝通,就能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和疑慮。
資料來源: www.healthnews.com.tw/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