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章念馳表示,學者就兩岸關係「先易後難」、「有經有政」的探索,是為了尋找當前兩岸人民之間的「最大公約數」。
根據《新華網》報導,首屆兩岸和平論壇閉幕後,上海東亞研究所、香港《中國評論社》,於13日、14日在上海舉辦座談會,邀京滬港三地學者暢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時期理論領域的熱點問題。章念馳作在座談會做出上述表示。
章念馳表示,「先易後難」、「有經有政」的探索是為了尋找當前兩岸人民之間的「最大公約數」。新時期的理論創新時不我待,可以從歷史和現實中汲取智慧。
▲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和平論壇致詞時表示,兩岸「只經不政」無法持續。(圖/東森新聞)
他說,回顧歷史,早年汪道涵、辜振甫等老先生都曾為兩岸關係的思想創新、理念創新「開風氣之先」,他們的思維方式、創新意識或多或少影響了兩岸年輕一代的專家學者。這種在兩岸關係領域推動理論創新的勇氣和實踐需要後人繼承下去。
《中國評論社》社長郭偉峰指出,回顧和平論壇的熱點話題,可以發現兩岸學者對新時期理論創新的責任感、使命感正進一步增加。他認為,歷史的演進路徑證明,兩岸關係發展過程中的思想創新、理論創新、政策創新都不可或缺,兩岸和平論壇更折射出理論創新正在從「單向思維」向「雙向思維」和「多向思維」轉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共構思維」正進一步突顯。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