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核擁核都請進!2013核電影告訴你被迫與核共存的故事

社群中心/綜合報導

無論反核或擁核,只要你得在台灣生活,「2013核電影」都是值得你帶著親友前往了解的「核心影展」。影展將於11月22日至12月1日於松山文創園區北向菸廠播映,12月14日至29日則於新北市的府中15紀錄片放映院繼續放送。

核能議題牽涉甚廣,從民生、環保、政治到人身安全,再地球的任何一個角落,都無法逃避對於核能的討論。

「2013核電影」是台灣首次以「核」為主的主題式影展,共選映了19部來自全球關於「核」的影像作品,類型包含了劇情片、紀錄片、動畫與實驗片。(見下圖/取自核電影官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核電影活動官網指出,影像著重的不是關於核能知識,或是擁核/反核的論述,而是強調那些與核共存的人、動物與大自然。

身為策展人,紀錄片工作者林木材在活動官網寫下自己的想法,說明核電影的策展概念,以下全文轉載自核電影官網

2011年10月,我到日本距離福島僅一小時車程的山形參加紀錄片影展,某天,友人載我們去山丘上俯瞰山形市區風景,一切是如此平靜而美麗。微風吹來,當下的我既困惑又震撼,因為無論怎麼想像,都無法想像核災在半年前才剛發生。

在知識理性上,我們都知道核災的嚴重性,但身處其中,卻充滿了感知上的矛盾。不像那些顯而易見的巨大災害,無形的輻射傷害,日以繼夜不停散播,生活於其中的人們僅能在看似平靜的如常生活中,對抗一點一滴累積的傷害,但卻無力改變什麼。嚴重的災區被禁止進入,成了無人地帶,沒有人知道那裡怎麼了, 在封鎖線外,人們開始遺忘。

策劃「核電影(影展)」的原初構想由此而生。電影是「經驗」的藝術,有力量描寫與捕捉現實,透過聲音和影像,我們終於有機會跨過那道封鎖線,踏入禁區,隨著電影尋找真相,一起行動,感受與「核」有關的,那真實又荒謬的情境。

本屆影展,共選映了19部與「核」息息相關的作品,電影著重的不是關於核的知識,或是擁核/反核的論述,而是強調那些與核共存的人、動物、自然,呈現他們被牽動的生命,他們的心境與狀態,誘發我們去思考有關未知的核的未來。

像是德國片《家有核鄰》中那些抗爭了半輩子的人們,在福島核災後,德國政府終於宣布廢核;《夾縫中的天使》裡的阿嬤,堅持一輩子不肯搬離, 在大家都搬走後,孤獨地對著墓地獨語;《無人地帶》裡,核汙災區的農夫死守已枯竭的農地,老夫妻仍企圖重建家園;《祝之島》的淳樸居民,早已把反核當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台灣,談論核能議題常常陷入失焦泥沼中,淪為政治或經濟議題,真相也被各種力量操弄隱瞞。但,面對這些,並不表示人們就是無措無力的,除非是對許多事情「視而不見」。

諷刺的是,輻射的確是「看不見」的。

因而核電影(影展)所要做的,正是要透過電影,邀請大家走進來,睜開雙眼,用行動參與,一起觀看這個早已/可能/即將「視而不見」的世界,尋回人之所以為人的另一個核(心)。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