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台南報導
成功大學電機系教授莊智清和電漿所助理教授陳炳志帶領跨學院學生所組成的研究團隊,以「大氣與電離層耦合探索者(Atmosphere-Ionosphere Coupling Explorer,簡稱為AICE)」任務,參加日本第21屆衛星設計競賽(21st Satellite Design Contest),獲得最高榮譽「設計大賞」,他們把這份榮耀歸功於學校。
▼成大教授莊智清與陳炳志研究團隊獲日本衛星設計大賞。(圖/成大官網)
對師生在國際的優異表現,校長黃煌煇13日特予接見並當面嘉勉。他說,成大學術領域相當完整,是一個進行跨領域合作的最佳場所,此次在日本拿到大獎,就是最佳的證明,太空科學領域非常廣泛,過去航太系在太空、火箭都有很好的研究成果,未來太空與電漿科學所應與電機系與航太系多多合作,創造更豐碩的成果。
黃煌煇也鼓勵學生藉由科學的研究,開發更多的民生工業產品,以造福人類。他表示,科學必須是服務人類,作科學研究的人,不能只講求在SCI發表多少篇論文,而是應積極思考如何把研究轉化為民生工業,以促進人類福祉,這樣研究才有用。
成大「大氣與電離層耦合探索者」AICE任務已經研究規劃半年多,成員包括物理所學生彭康銘、電機所學生林庭揚、電機所學生蔡瓊慧、航太所學生葉宗霖、航太所學生陳明德、電機所學生陳立偉、電機所學生沈廣程(Jesus Sanchez)、物理所學生方惠寬、地球科學所學生林佳廷,以及電機工程學系教授莊智清、太空與電漿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陳炳志等2位指導老師,他們透過密集的討論,結合各自專長進行慎密分析與實做而完成任務的。
太空與電漿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陳炳志表示,這種跨領域合作也正是太空領域的重要特色,而獲得國際大獎也顯示了成大近年來在太空領域的整合落實於教學及研究上,已經有具體成果;相信這些努力與成果也將使成大成為台灣在太空科學與科技發展的重要基地。
日本第21屆衛星設計競賽(21st Satellite Design Contest),11月9日在日本相模原市立博物館舉行,比賽共分為三組,包括「設計組」、「構想組」與「初級組」,難度最高是「設計組」,成大的團隊在這次競賽中獲得最高榮譽「設計大賞」。去年成大第一次參賽,設計大賞從缺,成大則拿到評審大賞。
陳炳志表示,日本衛星競賽自1993年開始舉行,迄今已超過20年。競賽目的在讓不同層級學生在太空科學與科技領域中的創意與想法,可以把所學的知識展現出來,這正是近代太空科學與科技發展中,人才培育所不可或缺的。
據了解,衛星設計競賽的「設計組」,需要進行完整微衛星(Micro-satellite)的任務目標規劃與衛星系統設計,並且完成科學與工程上各項分析與計算,需要結合跨領域專長的成員才能共同完成,因此這項比賽是近年來日本培養太空科學與科技人才的搖籃,獲得高度評價者,往往是未來衛星任務的候選者。
本年度衛星設計競賽,共有41個團隊報名參加,僅有16個團隊所提的初步設計通過初選、進入決賽,這些團隊都來自於長期從事太空相關研究的研究群。擔任審查委員均來自於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各學術學會與產業界的菁英,審查標準非常嚴格,涵蓋任務可行性、獨特性與應用價值、相關知識掌握與應用程度。
在過去幾年競賽中,第一名「設計大賞」首獎都因未達水準從缺,成大今年拿下「設計大賞」首獎,足以顯示成大團隊的「大氣與電離層耦合探索者(Atmosphere-Ionosphere Coupling Explorer,簡稱為AICE)」非常卓越。
成大是台灣目前同時有發射載具、衛星本體、太空科學及儀器等領域研究團隊的大學,過去數年,他們都有相當傑出的表現,並積極進行跨領域科學儀器、衛星與混合火箭技術之發展與整合,著有成效。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