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的是保久乳還鮮乳?立委批:乳品標示不清、暴利

記者洪欣慈/台北報導

民進黨立委潘孟安、黃偉哲19日召開記者會,指出因現行法令未強制業者標示產地及成分,導致消費者難以辨別是國產還進口,且許多調味乳、保久乳上貼著大大的乳牛標示,易誤導消費者;再者,國內乳品廠刻意壓低酪農的冬季收購價格,造成酪農虧損,但減價卻沒反映給消費者,衛福部、公平會等相關單位應盡速就標示、暴利問題進行檢討改善。

▲民進黨立委潘孟安、黃偉哲19日邀集酪農召開記者會,點出鮮乳標示、暴利問題,要求相關部會檢討改善。(圖/記者洪欣慈攝)

潘孟安表示,根據行政院農委會的統計資料,台灣每年消費的生乳約35噸,其中進口液態乳(保久乳)約12000噸,以紐、澳為主要進口國,但因法令未強制業者標示產地及成分,造成這些液態乳流向不明,消費者無法知道自己食用的乳品產地來源,若發生問題也難以管控,要求衛福部應盡速完成法令規定,強制要求乳品廠在產品中明確標示乳原產地及比例。

黃偉哲也質疑,若拿出市面乳製品,會發現很多調味乳或保久乳常在瓶身印有大大的乳牛標示,實際成份卻只以小字標示在側邊,嚴重誤導民眾,指出產品不應該存在灰色地帶,消費者有權利知道正確的產品資訊。

另外,潘孟安指出,根據農委會價格評議委員會每年制訂的生乳收購價格,冬季生乳收購價格為最低,以國內乳品廠平均每日收購960公噸生乳計算,冬季每月收購成本就比夏季少了2億1571萬2000元,但乳品廠卻沒有因此在銷售時反應成本降低,反倒動輒以冬季缺乳作為調漲售價的理由,形成「酪農與消費者雙輸、乳品廠獨贏」現象。

與會的屏東酪農代表陳國禎大吐苦水表示,因政府規定不明確,很多產地來源都不清楚,若消費者吃出問題,等同是要台灣酪農背黑鍋,且冬季生乳收購價較夏季低,乳品銷售商卻沒反映在售價、回饋消費者,對消費者也不公平。

對於質疑,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副處長吳政學強調,乳製品現分為鮮乳、調味乳和保久乳,有標示鮮乳標章才是真正的鮮乳,調味乳一定會在瓶身明顯標示,但也坦承保久乳確實較有操作空間,衛福部已發現此問題,正著手準備修改標示規定,會建議衛福部比照調味標示方式辦理。

至於牛奶售價,吳政學說,公平會都有定期追蹤冬季、夏季乳品價格,會請公平會就乳品大廠是否有聯合壟斷部分進行,並請農委會重視酪農需求。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政治熱門新聞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