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聽好消息還是壞消息?研究:八成都愛壞的先來!

▲「啊!是這樣嗎?」(圖/取自網路)

記者林蕙娟/綜合報導

「所以,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無論是什麼話題,聽到這樣的開場白,總讓人有點膽寒,如果說話的人是重要人物或醫生,那就更令人擔憂了。在這句話之後,往往接著一個問題:你想先聽哪一個?好消息還是壞消息?一項新研究顯示,你可能想先聽到壞消息,不過,如果發布消息的決定權來自「說」的一方,那通常是先告知好消息。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心理學家安琪拉萊格(Angela Legg)、凱特斯維尼(Kate Sweeny)聯手研究,來回答這個陳年老問題,以了解發布消息的人,會想先給好消息還是壞消息。她們發現,發布好、壞消息的先後順序,可能會改變人們對消息的感受。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11月4日的《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公報》(the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研究是這樣進行的。

研究人員讓121名大學生兩兩成對進入實驗室,並將每對分為一個消息告知者和一個消息接收者,學生事先都不認識他們的合作夥伴,所有學生也都做了性格測試,即評估「五大人格特質」(Big Five personality dimensions):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外向性(Extraversion)、親和性(Agreeableness)、情緒穩定性(Neuroticism)和開放性(Openness)。幾分鐘後,研究人員進來告訴這些學生,他們的測試會被打分數,並且有好消息也有壞消息。例如,一個學生可能被測出領導能力分數很高,但他確實非常自私。

但實際上,測試結果沒有打分數,受測的學生們也不會真的聽到好消息還是壞消息,他們只要告訴研究人員要先聽哪一種消息。對於接收消息的人來說,研究人員會問他們想先聽到哪一種?為什麼?他們唯一的任務就是接收消息。對於發布消息的人來說,研究人員會告訴他們,他們要提供人格特質的測試結果,並且問他們想先說哪一種消息?為什麼?

研究人員用另一組學生做新的測試,並且真的告訴他們人格特質測試的結果,有的先說好消息,有的先說壞消息,也要求他們說內心有多憂慮。他們還測試了發布消息的人,要求考慮聽消息的人的感受,看看這樣是不是會改變他們先給哪一種消息的順序。

結果顯示,我們真的很喜歡先聽到壞消息。高達78%接受測試的學生說,他們首先想聽的是壞消息,這與以往的研究結果相同,也就是人們寧願先聽到壞消息。但不管你多想先聽到壞消息,你也可能無法如願:因為,在發布消息的人中,有54%至68%的人想先說好消息。當研究人員提醒發布消息的人「站在接收者的立場想想」時,則先說壞消息的比率會增加,但效果還是有限(儘管在統計學上看算是明顯的)。因為,你想先知道壞消息,但他們就是想先說好消息。

但是先聽到壞消息很重要嗎?萊格和斯維尼讓第三組學生先知道好消息或壞消息,再來評估他們得知前、後的擔心程度。兩組結果都顯示擔心程度增加,無論是先聽到好消息還是壞消息,但也證明,先來個苦果容易嚐到甜頭:先聽到到噩耗的學生比先聽到好消息的擔心程度少。

也因此,也許先聽壞消息才是王道。研究者認為,調查結果可以廣泛運用在許多不同類型的壞消息上,例如醫生對病人使用。

但研究者也說,不敢那麼肯定。畢竟,聽到「你是一個自私的傢伙」這樣的人格測試壞消息,或你可能患有癌症這種壞消息,完全是不同類型的事。比方說,當這個消息會影響你的社團或非個人的東西,情況會不會改變呢?畢竟,有些壞消息是你可以培養領導技巧,好改善與他人的相處,而某些類型的壞消息是完全超出了你的控制。

此外,在所有這些情況下,學生們都是成雙成對的,他們事先不認識對方,這是否會改變給消息或接受消息的方式?如果你是從認識的人、信任或尊敬的人接收消息,就像醫生,你想先聽好消息或壞消息的順序是否不同?

《科學新聞》(Science News)的報導最後很幽默地寫道──所以,首先先說壞消息:研究結果發現,這可能無法適用於每一個類型的消息。但好消息呢?你,和你周圍78%的人,都真心想先知道壞消息。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