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蘋果公司剛剛舉辦了產品發表會,推出兩款最新型的iPad平板電腦,再度引發全球消費者的熱烈關切。執行長庫克也提到,在App Store之中專門為iPad所設計的App數量已經逼近50萬個之多,顯見世界各地平板電腦用戶的需求逐漸受到重視,也凸顯App產業欣欣向榮的一面。
如果談到大家常在平板電腦上所使用的App,甚至是印象最深的App,我猜,很多人可能會想起Flipboard吧?這個以「你的隨身社交雜誌」為主要訴求的閱讀行動軟體,介面不但設計得相當精美,整體的使用體驗也非常棒。從2010年冬天推出以來,便受到許多網友的推崇,不但曾獲選為2010年「Apple's iPad App of the Year」(蘋果iPad年度最佳App) 的殊榮,也擄獲了千萬行動裝置用戶的眼球,並形成一股「社交閱讀」的風潮。
Flipboard創立於2010年1月,為Android、Blackberry 10、iOS、Windows 8以及Windows Phone 8等平台推出專屬的社交閱讀軟體,推出至今已經提供二十多種語言版本,用戶來自全球兩百多個國家。截至今年十月,全球用戶人數已經來到九千萬,最近剛剛完成一輪融資,該公司的估值也跟著水漲船高,達到八億美元之譜。
Flipboard宛若一個可以幫助大家進行閱讀的社交新聞雜誌工具,不但可以匯入自己所喜歡、感興趣的新聞來源或直接讀取該公司所推薦的多元資訊,也可以幫我們整理、統合好各種來自社群網絡(如Facebook、Twitter或新浪微博等)所分享的消息。
這個來自美國矽谷(加州帕羅阿圖)的社交閱讀軟體,的確是以設計精良、介面美觀著稱,也是許多行動用戶在旅途、工作或社交場合之中的良伴,幾乎每個使用平板電腦的人都會下載這個App。那個紅色的F圖示,想必許多人都不陌生!
Flipboard公司的創辦人麥克·麥丘(Mike McCue)是一位連續創業家,在創立Flipboard之前已經營運過Paper Software和Tellme Networks這兩家公司。2007年的時候,以約莫8億美元的代價把Tellme Networks賣給微軟,麥丘自己則繼續投入創業的行列。
後來,麥丘認識了伊凡.道爾(Evan Doll)這位蘋果公司的前iPhone工程師,兩個人一拍即合,於是開始窩在加州的辦公室裡腦力激盪,思考人們如何更有效的「閱讀」網路資訊這件事。
由於麥丘非常喜歡閱讀,不管工作再繁忙,他每天總會抽出時間來閱讀報紙雜誌,因此對傳統的紙媒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迷戀。在他與道爾的創業討論中忽然靈光乍現,如果可以把閱讀書報雜誌的翻頁(Flip)體驗移植到行動裝置上,或許會是一個有趣的作法。
就這樣,兩個人瘋狂投入研發,半年之後碰巧遇上蘋果公司推出iPad這個大好機會,他們抓住了難得的機遇,正式向世人推出Flipboard。
「希望透過Flipboard可以改變網路時代的閱讀習慣,也能夠給傳統紙媒帶來一種新的銷售管道,」談到閱讀,麥丘深邃的眼神都亮了起來。
他不但希望消費大眾會喜歡Flipboard的嶄新閱讀體驗,更期待這款新工具可以幫助報紙、雜誌業者找到方向,順利移轉到行動網路這個新戰場,而且能夠找到更多的商機。
2013年三月下旬,iOS平台的2.0版粉墨登場。Flipboard為這個版本增加了一個全新功能,允許用戶自行創建並分享一本個人化「雜誌」(創辦雜誌的教學,請參考:[http://tips.flipboard.com/2013/03/27/how-to-create-magazines/]),同時提供「策展」的功能。這個被麥丘喻為「史上改版幅度最大的一次升級」,讓用戶可以組織自己喜歡的內容,也意味著Flipboard從單純的閱讀器,走向內容產製與行銷的領域。
筆者使用Flipboard所創辦的個人雜誌「維斯塔的行動時代」,策展的主題為行動網路與App。
Flipboard的這個大膽嘗試,把內容創造和詮釋的權利回歸給讀者,也為行動裝置上的社交閱讀帶來嶄新的面貌。只要透過很簡單的步驟,讀者便可自行創立自己的雜誌(可選擇選擇公開雜誌公開或設為私人閱讀),並且和全球的Flipboard用戶共享。當然,我們也可以直接開啟平板電腦連上Flipboard,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雜誌主題。
成立至今近四年的光景中,雖然曾經多次獲獎,也曾得到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的親口稱讚,但Flipboard的企圖心相當大,也不斷往前行。他們並不以
做一個「漂亮的新聞閱讀器」自滿,反而積極探索各種商業化或加值服務的可能性。
綜觀該公司的商業模式,截至目前為止,主要仍以廣告抽成和電子商務(向業者收取上架費)為主,像是經濟學人、美麗佳人或金融時報等知名的出版商,都是Flipboard的合作對象。但這些合作的推動,背後其實花了不少力氣:光是讓業者同意把內容刊登在Flipboard上頭,其實就花了很多功夫進行溝通和協調,而嶄新、美觀的介面設計,更歷經多次的溝通、協調與改版。
「我熱愛高科技,但我更喜歡讓人看不出高科技的簡單體驗。」麥丘的這席話,說明了Flipboard的堅持,也因此才能讓科技打破年齡的藩籬,連老至八十歲的婆婆、小到八歲的小學生,都能夠歡喜地抱著平板電腦閱覽Flipboard。
麥丘崇尚簡單的商業模式,因此全頁的廣告仍是主要的獲利來源。另外,Flipboard也針對數位出版業者提供諮詢服務,同時他們也對電子商務寄予厚望。未來,不排除推展行動購物的可能。
Flipboard目前已經在中國設立據點,雖然也有如Zaker、鮮果等強勁的競爭對手,但他們仍對大中華區的市場潛力充滿信心。麥丘指出,當務之急不在於擺脫對手的糾纏,而是打造大家都喜歡的產品,爭取更多消費者的支持。因此,慎選合作夥伴和內容供應商,才是現在最重要的事情。
Flipboard雖然只是一個工具,但介入媒體、出版或內容產業的力道卻相當大。對臺灣的媒體和出版業者來說,千萬不可等閒視之。
以國內的媒體或出版機構來說,現在光是努力發展內容,或是設計出美輪美奐的網站還不夠,更需要有一個整體且具有可行性的行動策略。否則,面對諸如Flipboard等強大的競爭對手來襲,又該何去何從?
做為一個具有龐大影響力的數位閱讀平台,Flipboard可以掌握九千萬網友的眼球,並且可以得知讀者的地理位置、興趣喜好等各種細節,加上App的設計揉合了社交元素,輕而易舉能夠進行品牌形象宣傳與內容的擴散。
這一點值得臺灣廠商深思,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征服世界!其實我們從來不缺好的創意和好的內容,但卻時常可以聽到業界人士感嘆市場太小,導致無法大展身手。Flipboard進軍亞洲市場固然是一大隱憂,但只要調整心態、加快動作,也可以化成轉機。
與其把Flipboard視為競爭對手,成天把自己弄得緊張兮兮的,倒不如敞開雙手去面對,同時也尋求合作的各種可能性。第一步,可以先爭取成為Flipboard推薦的精選內容,只要能夠成為內容合作夥伴([https://flipboard.com/publishers/partners/]),自然可以被來自世界各地更多的讀者所「看見」。
其次,可以針對自家的內容進行分析,若與Flipboard所擅長的閱聽族群相仿,亦可考慮投放廣告,或是採行更進一步的合作方式。也不用擔心利潤拆分,而是要思考如何把市場的餅做得更大!
伴隨行動網路時代的來臨,傳統紙本媒體也勢必經過一番改變。不只是麥丘對新型態的閱讀行為深具信心,無獨有偶,連Google公司的執行董事施密特(Eric Schmidt)也有類似的想法。
在美國日前所舉辦的雜誌出版研討會之中,施密特與知名科技媒體《Wired》總編輯史考特.達迪奇(Scott Dadich)進行座談,他便主動提到雜誌社應考慮結合行動裝置的特色,提出具體可行的「行動化」策略。這不但是雜誌出版業者該思考的未來,也可視為是Flipboard的契機。
「出版業者應該多加利用平板電腦能夠知悉讀者的位置、距離等特性,發展出不同於紙本雜誌的策略,」施密特直言,報章、雜誌的未來就在平板電腦上。
冷靜思考,其實施密特的大膽預言是有幾番道理的。日前Gartner所公布的2014年十大策略性技術與趨勢,行動裝置和App的發展就分居一、二位,不難想像未來五年科技的發展與使用行為,都將會有相當大的變化。因此,即便現在尚未推出行動版網頁或專屬App的媒體,未來也終將在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等行動裝置上一決勝負,呈現百花齊放的榮景。
當這一天來臨時,透過內容服務類型(由報章、雜誌等業者提供)的App來閱覽資訊,不僅可快速掌握即時動態,更能在美好的聲光效果中吸收優良的內容,將可以讓讀者們充分感受到接近傳統閱讀的質感與快感。
話說回來,這當然也是Flipboard自成立以來的努力目標,以及他們希望透過重新定義數位閱讀所亟欲拓展的市場商機。
☆ 特色圖片來源:Flipboard官方網站
☆ 本文原刊載於「北美智權報」第95期:Flipboard結合社交元素,重新定義數位閱讀體驗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