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中心/雲林報導
為符合2013雲林農業博覽會「低碳」「永續」「零廢棄」的精神,食物歷險記展館建置利用回收貨櫃,堆疊成船,拼裝成一個饒富趣味的展覽空間。以諾亞方舟造型的隱喻救贖及希望,在遇上環境、糧食等危機的時代中,重新尋找人與環境相處的和諧。
▲夜晚食物歷險記展館倒映在水中,就真像一艘航行中的船。(圖/雲林縣府官網提供《ETtoday東森新聞雲》使用)
參觀食物歷險記就好像要登船去遊行,當參觀民眾沿著登船坡道緩緩上船,一場食物的歷險就此展開,進入船艙內就如同走入迷宮;展內容分成四個船艙,運用多媒體及互動式體驗,讓參觀民眾身歷其境。
第一船艙傳達食物消失的危機,生產過程中過度使用農藥對於人體及大地的破壞。第二船艙突顯食物里程所增加碳足跡對地球環境的問題,讓民眾化身為食物,體驗 食物被運送的過程。第三船艙溝通產銷履歷與地產地銷的觀念,喚起選擇安全食物及產地直銷的消費意識。第四船艙透過參觀者現場互動參與,強調選擇及行動改變 食物的未來,許下最幸福的有機宣言。
▲ 以台灣的黑金鋼等花生,拼成了大土豆與貓熊。(圖/雲林縣府官網提供《ETtoday東森新聞雲》使用)
強烈的對比,就是要讓參觀的民眾,瞭解食品安全與低碳足跡的重要性,台灣人就是要吃在地的食材,尤其是有機安全的蔬果;農業處也請到台南農改協助佈展,以各式品種的土豆(黑金鋼、台南九號、十一號、十四號、十七號),拼成了大土豆與貓熊,把團團、圓圓與圓仔都帶到方舟裡。
▲台灣的黑金鋼等花生拼成貓熊團團、圓圓與圓仔。(圖/雲林縣府官網提供《ETtoday東森新聞雲》使用)
艦橋運用農業資材為創作元素,設計成萬花筒的空間,絢麗的視覺效果,象徵生產安全食物的過程中,反思美麗背後的現實。展館建置過程中,與原生植被相輔相 成,展館內可以看到建築與現地樹木的融合,並利用場邊的人工池塘,營造出在海岸邊停泊船隻的意象,夜晚展館倒映在水中,就真像一艘航行中的船。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