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惠玲
趕在2013年尾聲,雲林虎尾舉辦台灣首次大型的「農業博覽會」,為期兩個多月,帶來不同視野看農業。藝文、趣味、環保,都是展覽的關鍵字。alive優生活則在活動開幕之際,帶回第一手觀察。
面積廣達17.8公頃的農博基地,約是台北大安森林公園的三分之二,鄰近未來的高鐵雲林虎尾站,過去曾是空軍基地及台糖用地,荒蕪了十年。
「是有機質非常低的鹼性地,完全無水。」負責農博基地的生態工程建築師甘銘源回憶,大約三年前團隊進駐的時候,這裡是荒煙蔓草的樹林地,團隊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水給找回來。」
雲林是台灣超抽地下水嚴重的地區,地層下陷相當嚴重,而園區的水是引入附近社區的家庭污水及農田廢水,透過鵝卵石、水生植物做淨化。
「水才放進來一、兩個月,水鳥就回來了。」走入「碳匯林場」,溼地生態裡鳥叫蟲鳴不絕於耳,「我們也希望引水淨化的做法能夠成為其他社區的示範,當蜻蜓、豆娘都回來了,這裡即便是夏天也沒有蚊子,很舒服。」甘銘源解釋。
整個農博,就是座溼地生態園區,水域面積就占近四分之一大,博覽會展期結束後,這裡就會變身成一座大公園,供民眾遊賞。
這次農博並不刻板守舊,主張「農文化3.0」及「後現代農業」的概念。什麼意思?簡單的說,就是推行「永續農業」,人和環境互利。雲林農博情報誌《Go Farmer!》解釋,農業應更和諧與自然共處,與環境建立永續關係,而非只是一味的剝削土地環境。
雲林縣政府新聞處科長黃俊彥提到,農博在規畫之初,就希望阿嬤能帶孫子來參與,是三代同堂的好去處。因此,展館的設計與發想,也都清楚易懂,甚至帶有趣味性。
像是「快樂牧場」,便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地方,雲林常見的畜產動物都來到這裡,雞、牛、羊、豬、鵝、鴨等,就像是一座小型的動物園,讓孩子「吃豬肉,也要看過豬走路」。
「動物的便便,也能化為沼氣再利用?」「動物的飼料中,包含哪些成分?」「台灣的豬隻,有多大的生活空間?和歐洲有什麼不同?」這些趣味的小知識,在會場中都有說明,不只是看可愛動物而已,放慢腳步,大人小孩都能有所學習。
其中「農民最大總統府」,是園區裡最「吸睛」的展館。設計者劉國滄也是台南海安路知名地景「藍曬圖」的創作者,他和團隊這次把台北的總統府給搬到農博來,並以鷹架及水果紙箱來構築建築主體,饒富趣味。展館的內外牆面,印出雲林地區傑出農民的肖像,這是當代攝影大師林柏樑的作品,他以拍攝人物、民間藝術及古蹟等主題見長。鏡頭下,農民們手裡捧著自己的農產,嘴上笑得燦爛,架式不輸專業模特兒。
過去,農民是隱姓埋名默默工作,現在,他們就是品牌、就是主角。這也是農博要傳遞的重要訊息。
來到農博,最好能夠花上一天的時間慢慢走看,不要趕場。除了靜態展示外,活動期間「時尚伸展台」、「田邊劇樂部」等處也都有動態藝文表演,而鄰近出口的「農博本舖」,則有農博精選的雲林農特產品。唯展場空間規模並不算大,耐心排隊恐怕是看展的必要選項了。
【 更多報導 】
奧客范可欽!不是花錢買小鴨,就能當大爺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online/20131225/20131225_11.htm
辦公室不是「熱血者」可以久待的地方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online/20131225/20131225_21.htm
十二星座的2014年職場好運氣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online/20131225/20131225_31.htm
男人求婚一定要下跪?這不是浪漫,是公主病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online/20131225/20131225_41.htm
久坐傷腰!一個動作,治好腰痛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online/20131225/20131225_51.htm
※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
※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讀者迴響